原标题:市人大代表任素永 未诉先办应大力推广“社区交警”经验
昨日,在东城团的全团审议会上,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交通支队副支队长任素永在谈到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时指出,市交管局的“社区交警”经验值得大力推广,其他各部门也可以结合本职工作,将工作触角深入最基层,在矛盾未形成时先行解决,消化在最基层。
据其介绍,去年底,北京市在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一社区、东城和平里社区、朝阳夏家园社区、昌平路劲社区等39个社区试点启动“社区交警”服务机制。这样,社区里不仅有了居民颇为熟知的片警,还会有一名交警“驻点式”沉入社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帮助解决居民“家门口”的交通问题。“社区交警采用‘兼职’形式,平时依然在路面执法、巡逻,但每个星期有固定的时间‘下沉’到社区,听取居民意见,解决居民难题。”任素永说。
任素永指出,之所以派驻“社区交警”源起于接诉即办,北京市交管局一直以来应“12345”诉的压力都很大,2019年全年12345热线受理群众诉求类来电的252万件中,北京市交管局就达到46322件。“这样就想到交通问题突出、交通诉求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社区派驻社区交警,从接诉即办变成未诉先办。”
任素永举例称,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一社区为老旧小区,去年3月份到7月份,12345热线连续接到居民反映该小区的问题投诉:乱停车、停车难。从事交警工作12年的陈文军成为首位“社区交警”去该小区“上岗”。到了9月初,经过多方努力,为该小区解决了51个车位,同时对社区南侧道路重新规划施工,将交通干道双侧停车改为单侧停车,让道路循环起来,极大地改善了道路通行能力。“直至今日,该小区并未再有投诉。”任素永自豪地说。
“交警抽空去小区走走、看看,就能提前解决多项问题,这正是未诉先办的体现。所以,我建议各部门应该借鉴‘社区民警’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权责,选择适当的方式让办事人员也沉到最基层。比如东城法院推进‘和立方”机制就跟‘社区交警’有异曲同工之妙!”任素永建议。(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