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重要发布 > 重点工作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江小艾:非遗产品也要让年轻人喜爱

日期:2019-01-16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原标题:江小艾代表 非遗产品也要让年轻人喜爱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市人大代表江小艾对非遗项目的关注已经持续了多年。上午提请审议的非遗条例草案提出,要分类保护非遗,开发利用非遗。江小艾提出,非遗产品的研发要创新思维,加入能让年轻人喜欢的现代化元素。

  “你知道北京有多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么?”接受采访的第一句,江小艾就抛出了一个问题,并主动给出了答案:3批、212项,包括有昆曲、京剧、河北梆子、京韵大鼓、景泰蓝制作技艺、白纸坊挎鼓、北京评剧、北京皮影等,“全都是各时代的文化精粹,古都北京的宝贵遗产,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

  “然而,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力度却不足。”话锋一转,江小艾就直陈问题。多年关注之下,江小艾发现,北京仅有凤毛麟角的几家小规模非遗项目博物馆、展览厅,比如西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览馆、东城区的非遗博物馆和十二中洋桥学校的北京绢塑博物馆,而没有一座功能全面、规模较大的综合性非遗项目博物馆或大型展览馆,不足以向社会全面展示北京市的非遗项目。

  此外,由于宣传不足,普通市民对非遗项目的认知往往停留在风筝、绣花鞋、面人儿、绢花、评剧等儿时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殊不知非遗项目范畴广泛,太极拳、摔跤、功夫、茉莉花茶、旗袍制作技艺等都属于非遗范畴,都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对象。“尤其是儿童,缺乏接触非遗项目的环境与机会,让这些古老的民族记忆已逐步被遗忘。”

  如何传承与保护非遗?非遗条例草案中提出,要扶持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后继人才、支持社区将非遗保护融入社区建设。对于这些,江小艾都表示赞同。江小艾提出,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将非遗项目纳入素质教育校本课程,从中小学开始增设非遗的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上讲台讲课,并建立非遗课外教育基地,让学生们能假期体验手工制作。

  “当然,还要投入力量去进行非遗产品的研发,尝试加入能让年轻人喜欢的现代化元素。”江小艾以“国粹”京剧举例,《智取威虎山》的走红,就因其是京剧和现代交响乐的糅合,“一开始,大家并不太了解京剧,通过这种糅合,让更多人想去了解原汁原味的京剧,想坐回音乐厅静静听听京剧。”

  江小艾说,这两年,我们常常提起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而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就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礼赞。(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