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徐伟代表 朝阳非遗保护中心将于今年筹备开放
“这次非遗条例上会前,我们作为人大代表参加过几次对条例的审议和修改,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也不是简单的工匠技艺,而应该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市人大代表、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今天就备受关注的非遗条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百姓生活中其实有着各种各样具有“非遗”特质的行为和认识,即便人们没有非遗技艺、不是传承人,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非遗产生关联,“从这点意义上来说,非遗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徐伟表示,朝阳区将构建非遗传承网络、优化非遗传承网络布局、建设传承人群队伍。其中,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两家非遗传习所将于今年筹备开放。据介绍,非遗保护中心面积约为1904平方米,整体设计思路通过对非遗作品、非遗传承过程与城市记忆的梳理,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现代生活紧密连接,与旅游结合,在体验互动中传递工匠精神,培育品牌。非遗保护中心设施将分为演艺空间、展陈空间(多媒体空间及VR体验区域)、传承人工作室、非遗学堂、研学空间、生产车间等。中心将旨在发挥社区、群体和个人在保护其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首要作用,以此推动非遗活态传承,通过分类保护、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品牌活动、展览展示、普及教育等措施,实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同时在去年安贞灯彩非遗传习所的基础上,今年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在太阳宫、黑庄户地区建立市级项目京绣、国家级项目傅氏幻术的非遗传习所,逐步形成非遗社区化传承网络全覆盖。
在加强传承人群队伍建设方面,徐伟透露,近年来朝阳区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非遗普及课程,覆盖全区各街乡、惠及万余人;同时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开设“寻找工匠”朝阳区非遗传习课堂,近一步扩充了朝阳区非遗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非遗传承人群。(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