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城区广安门外护城河西岸,有一座历经沧桑的千年古寺——天宁寺。该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身为天宁寺方丈的法恩法师,现任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并连续三届当选为西城区人大代表。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法恩认为,身为人大代表,要认真履职尽责,把选民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为西城区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做出努力。
引导信众正确信仰,是佛教界代表的责任和义务
字典上对“佛”的解释,本意为“觉者”,也就是觉悟的人。
在一般人印象里,寺院里的僧尼除了诵经念佛,似乎不问世俗之事,不免让人敬而远之。几年前,因征求人大代表对建议办理意见的缘故,我第一次走进天宁寺,这也是我第一次与法恩代表近距离接触。与法恩代表交谈倍感亲切、令人愉悦,仿佛是与一位邻家大姐拉家常。她对佛法理解透彻,能把高深的法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法恩代表36岁正式剃度出家,成为北京佛教界为数不多的比丘尼(佛教指尼姑)。她说:“作为佛教中人,我们的另一种身份是老师,任务是给信众讲解人生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就像老师给学生答疑解惑一样。”
身为天宁寺的方丈,法恩代表非常重视寺院的管理,建立完善寺院内部管理制度,加大佛教人才培养力度。寺院是僧人修行、弘扬佛法、开展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展示佛教形象的重要窗口。由于每天出入寺院人数众多,周边环境喧闹,维护寺院的安稳有序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遇有重大佛事活动,法恩代表更是严格要求,亲自检查每个环节,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目前,天宁寺正在组织僧众全面学习和贯彻国家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确保一切活动都在条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进行。对于2017年11月国家宗教局、中宣部等12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法恩代表也深表赞同。她说:“佛教是精神层面的修行,重在内修,出家人都有着严格的戒律,商业化太重必然会影响修持。”
法恩代表表示,目前全国佛教信众近两亿,如何带领引导他们正确信仰,是佛教界代表的责任和义务。
为人民服务是入世的具体实践
在法恩代表看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首先要不负众托,认真履行好代表职责,密切和选民的联系,当好代言人。这对于佛教界的代表来说,执行代表职务就是入世的具体实践。
提起履行代表职责,法恩代表深有感触。北京“二热”的改造和“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的建设,就是两个很好的实例。天宁寺旁边北京第二热电厂的大烟囱,常年冒浓烟,污染环境,影响群众正常生活。为此,西城区人大代表在历届人代会上都有反映,希望早日解决。在征求意见时,西城区政府提出要求,天宁1号园区发展要适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需求,符合北京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同时要解决好周边历史遗留问题。在各方的努力下,“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一期于2016年10月正式完工,当年还承办了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西城分会。建成后的“天宁1号”园区不仅成为文创企业发展的乐园,也是周边社区居民感受西城区最新文创成果的文化体验中心。
法恩代表坚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传达到信教群众中去,把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她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北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对北京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都是站在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度提出来的,现在进行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也都是针对北京城市病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西城区十六届人大二次和三次会上,《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工作报告》和《关于全面贯彻和落实新精神和新要求、积极推进街区整理、进一步提升核心区品质的报告》,提出了西城区今后发展的工作思路。法恩代表认为,这些举措都是在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法恩代表所在的广外街道人大联组,经常组织开展代表活动。每次接到通知,她都积极参加。比如,参加代表履职培训,学习人大制度理论,视察地区拆违和治理开墙打洞情况,旁听西城区人民法院的案件审理,参加学习研讨十九大报告,深入选区调研民生问题等。当代表的十多年间,她与街道以及选区选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年街道人大联组组织代表接待选民、向选民述职等活动,她都认真对待、精心准备,只要时间上不与佛协工作冲突,她一定准时到场参加。选民把她当成自家人,有问题有困难就去寺院找她。有居民反映垃圾楼清运扰民,法恩代表就与选区其他代表一起到现场查看天宁寺垃圾楼清晨清运情况,并协助解决某学校在居民午休期间播放广播扰民问题。
提到如何处理好本职工作和当人大代表的关系,法恩代表说:“如果站得高一点儿讲,弘扬佛法和当人大代表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通过为人民服务来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通过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和问题,最后达到解决自己人生问题的目的。两项工作都很重要,必须合理安排好时间和精力,如果时间紧张就要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来完成。”她非常喜欢雷锋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新时代,佛教要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发表演讲,多次提到宗教,特别对世界宗教的多样性,以及三大世界性宗教与中国文化的互动给予高度肯定。他特别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
法恩代表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不仅肯定了佛教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也给中国佛教界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今天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文化越来越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佛教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佛教中有“报国家恩”的传统,国家稳定,僧众才能安心修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积极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是僧众义不容辞的义务。法恩代表说:“作为佛教界代表,要带领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佛教人生观,认清是非,抵制邪说,反对邪教。要做到以法为师,与人为善,爱国爱教,对信众负责,对国家负责,全力维护国家的和谐安定,使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法恩代表经常参加佛教交流活动,她发现在一些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对人心的净化作用非常明显。许多人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积极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在西城区人大代表讨论北京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时,法恩代表建议,文化名城是北京的金名片,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发挥出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积极作用。
法恩代表多次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也带领全寺僧众进行了学习。谈及学习体会,法恩代表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份振奋人心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法恩代表表示,佛教要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要在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的基础上开拓中国佛教的新境界。作为佛教界代表,要坚持佛教的中国化方向,弘扬“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精神,用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