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 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北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永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确定的工作方案,成立由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司法代表小组成员为主的调研组,对本市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办公室走访了相关单位,听取意见建议,提出问题清单。调研组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旁听庭审、与一线法官座谈等方式,召开相关主题座谈会,并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侯君舒副主任率队到市高级人民法院调研,对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提出重要意见。9月5日,内务司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专题研究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讨论稿),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内务司法委员会认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2016年以来,全市法院按照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要求,积极主动履职,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在执行工作格局、执行规范化建设、联动机制建设、执行质效以及全社会对执行工作理解认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推进和提升,“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报告,总结了成绩,回应了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关切,分析问题客观到位,解决对策务实可行。内务司法委员会同意这个报告。
在看到“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绩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执行工作中仍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和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执行信息化水平和执行队伍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困难和问题。如何让人民群众通过执行工作切实感受到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和成效,感受到公平正义,还需要全市法院作更大的努力。对此,内务司法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始终以首善标准推进解决执行难工作
全市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深刻认识执行工作的重要意义、面临的形势以及与人民群众要求和期待相比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定信心和决心,切实肩负起解决执行难的主体责任,确保“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如期完成,使北京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走在全国的前列。要全面加强执行工作宣传,提高当事人主动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意识,积极引导社会正确区分执行难和执行不能,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执行、支持执行的良好氛围。要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推动解决执行难工作的有力支撑,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细化各项措施,突破重点难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深化改革,进一步构建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
全市法院要深入开展审执分离改革,进一步优化执行权配置,加快完善立审执衔接,实现既有利于监督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又有利于协调协作、提高执行质效的有机结合。要进一步完善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的执行管理机制,深化执行团队化改革,着力解决影响执行公正、制约执行能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全面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执行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切实把执行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有效解决消极执行、拖延执行、选择执行等执行失范问题,确保每一件执行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实践检验。要创新执行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网络司法拍卖制度,提高网络司法拍卖处置率。要加强执行信息公开,把执行工作的各环节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
三、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
全市法院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主动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共同解决执行难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健全执行联动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主动加强与公安、民政、规划国土、住建、交通、工商、金融机构等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沟通协作,拓展完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加快实现对所有财产类型的全覆盖,不断提高查人找物能力;各协助单位要严格落实执行联动部门的职责任务,破除信息壁垒,给予法院更大支持,彻底解决“联而不动”的问题。要积极参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失信被执行人的判断标准,建立被执行人失信信息共享和惩戒信息反馈机制,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不断拓展惩戒措施内容,真正达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效果。要处理好依法执行和服务发展的关系,继续加大案件办理力度,着力攻坚一批“钉子案”“骨头案”,用足用好现有法律手段,切实提升执行威慑力。要加大对抗拒执行的打击惩处力度,全市各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实现打击常态化。
四、强化保障,进一步提高执行工作能力水平
全市法院要全面强化执行工作保障,加大资金、装备、人才投入,主动在克服“案多人少”困难上想办法,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在执行工作中的运用,尝试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执行工作。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配齐配强执行队伍,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执行人员法律适用、信息技术应用和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建立符合执行工作特点的职业保障机制,进一步拓宽执行干警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职业尊荣感。
以上意见,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