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重要发布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关于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日期:2025-05-29 来源: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2025年5月29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邓乃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社会建设委员会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共2件,分别为王月波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制定《北京市就业促进条例》的议案”、龚双情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办法》的议案”。

  社会建设委员会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议案办理的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各环节工作,积极回应代表关切,全面提高议案办理质量。一是加强与代表沟通。专程赴提议案代表所在的平谷区,深入了解议案反映的问题,听取代表意见。二是强化代表参与。积极邀请提议案代表参与就业促进立法调研,就调研工作方案和阶段性进展情况征求代表意见,服务代表全面、全程了解议案办理和相关立法工作。三是努力提高办理实效。会同市委宣传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动办共同研究议案办理相关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分析研判本市就业促进和国防教育工作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提出工作建议,积极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凝聚共识。5月9日,社会建设委员会召开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对两件议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制定《北京市就业促进条例》的议案

  社会建设委员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作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大部署,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本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形态复杂多样,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待完善,就业促进机制还需加强;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就业市场供求矛盾有所加剧,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议案立足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相契合,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就业促进工作。2023年,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工作情况的报告,系统梳理了本市就业促进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提出11项具体意见建议,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处理。2024年,继续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持续推动问题解决。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北京市就业促进条例》列为2025年立法调研项目。

  社会建设委员会建议,要系统研究代表议案中提出的具体意见,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北京市就业援助规定》的实施情况,梳理健全促进就业体制机制、完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就业服务和管理、扶持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等方面的问题和经验做法,论证就业促进立法与就业促进法、就业援助规定的关系,综合分析本市立法需求和立法空间,扎实做好立法调研工作,为常委会立法决策提供参考。

  二、关于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办法》的议案

  社会建设委员会认为,北京作为首都,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事关首都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意义十分重大。2024年9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实施以来,北京市积极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加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推动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首都各界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议案立足北京国防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从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教育体系、拓展渠道范围、加强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明确,对国防教育等方面立法、修法工作适时开展调研论证,条件成熟时可以安排审议。社会建设委员会建议,聚焦高质量立法,结合议案中提出的具体意见,进一步跟进国防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进程,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在本市的实施情况,总结提炼具有北京特色的经验做法,梳理需要立法解决的问题,密切关注各方立法需求,适时开展相关立法工作。

  以上报告,请审议。

  附件: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关于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的审议意见


附件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关于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的审议意见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王月波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制定《北京市就业促进条例》的议案”、龚双情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办法》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决定,交社会建设委员会审议,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社会建设委员会审议意见如下:

  一、关于制定《北京市就业促进条例》的议案

  议案提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要求,围绕首都发展战略引导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建议制定《北京市就业促进条例》,从制度层面强化本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切实改善就业环境,提升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会建设委员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作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大部署,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本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形态复杂多样,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待完善,就业促进机制还需加强;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就业市场供求矛盾有所加剧,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议案立足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相契合,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就业促进工作。2023年,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工作情况的报告,系统梳理了本市就业促进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从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综合施策形成合力,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11项具体意见建议,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处理。2024年,继续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持续推动问题解决。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北京市就业促进条例》列为2025年立法调研项目。

  社会建设委员会建议,要系统研究代表议案中提出的具体意见,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北京市就业援助规定》的实施情况,梳理健全促进就业体制机制、完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就业服务和管理、扶持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等方面的问题和经验做法,论证就业促进立法与就业促进法、就业援助规定的关系,综合分析本市立法需求和立法空间,扎实做好立法调研工作,为常委会立法决策提供参考。

  二、关于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办法》的议案

  议案提出,2024年9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对增强全民国防观念、适应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学校国防教育体系、拓展社会国防教育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市面临着一些新的安全挑战和国防教育需求,建议加快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办法》。

  社会建设委员会认为,北京作为首都,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事关首都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意义十分重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实施以来,北京市着力构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新格局,努力加强政策制度建设,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丰富实践载体、创新方法手段、拓展教育渠道,推动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首都各界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议案立足北京国防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从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教育体系、拓展渠道范围、加强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明确,对国防教育等方面立法、修法工作适时开展调研论证,条件成熟时可以安排审议。社会建设委员会建议,聚焦高质量立法,结合议案中提出的具体意见,进一步跟进国防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进程,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在本市的实施情况,总结提炼具有北京特色的经验做法,梳理需要立法解决的问题,密切关注各方立法需求,适时开展相关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