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府两院

3个关键词看北京涉外检察工作这一年

日期:2024-12-06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2024年度盘点|3个关键词看北京涉外检察工作这一年

  编者按

  202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北京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立足法律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履职,扎实推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奋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京检在线特开设“2024年度盘点”专栏,以期赓续实干担当之往绩,再谱砥砺奋进之新篇。本期为您推送《3个关键词看北京涉外检察工作这一年》。

  涉外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北京检察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法治需求,自觉融入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全面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推进涉外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关键词一:互鉴

  “贵院对数字检察工作的经验介绍颇有见地,新加坡总检察院有兴趣研究和学习。”2024年5月,北京市检察院收到新加坡总检察院的感谢信。此前的4月18日,新加坡总检察长黄鲁胜一行访问北京市检察院时,表示“北京检察各项工作尤其是数字检察工作成效令人印象深刻,工作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北京检察工作尤其是数字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成效显著,经验值得借鉴,希望深化公益诉讼检察、数字检察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检察机关合作共赢的典范。”“北京检察各项工作尤其是在数字检察方面取得的经验成效值得学习借鉴。”“此次考察活动为俄罗斯检察机关运用数字科技打击金融犯罪、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启发和借鉴,希望两地检察机关能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有益经验。”……萨尔瓦多共和国总检察长代表团、越南河内市检察代表团、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代表团等来访代表团的肯定和赞誉,标志着中国北京数字检察的经验成效走向世界。

  依托大国首都的国际交往优势,北京检察机关在推进互访互动中互学互鉴,在深入推进国际司法交流合作中生动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检察实践的“北京经验”,持续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检察故事,成为北京涉外检察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

  关键词二:共融

  2024年10月,由北京市检四分院、西城区检察院、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共同主办的2024年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法治与风险防控”分论坛成功举办。北京市检察院现场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及“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典型案例”,向中外来宾全面介绍北京金融检察履职成效。

  2024年,北京市检察院还参与承办了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论坛,讲述北京检察机关持续在实施数字赋能检察战略上布局落子,推动法律监督由浅入深、由案到治的理念与实践。

  在2024中关村论坛“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上,北京检察机关还向中外来宾介绍了聚焦数智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面临的新挑战与应对,强化数字赋能与专业化建设,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的履职成效。此外,北京检察机关选派人员入驻服贸会、科博会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提供优质检察服务,持续立足检察职能有力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

  持续在国家级、国际性平台发出检察声音,得益于北京涉外检察特色品牌建设不断深化。2022年,市检察院印发《北京市检察机关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外检察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将涉外检察纳入“6+N”项特色检察体系和品牌建设,专门设置了市检察院涉外检察办公室,还在市检三分院、东城区检察院、西城区检察院、朝阳区检察院、海淀区检察院成立涉外检察办公室,其他院分别成立涉外检察办案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涉外检察工作的组织领导,以“统起来”保障“强起来”。

  关键词三:精进

  2024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行刑衔接信息向昌平区检察院通报了在辖区某地发现一个假冒多个国外知名服装品牌窝点的线索。随后,昌平区检察院充分运用知识产权行刑衔接机制,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加强沟通,及时提出案件定性、取证方向、证据固定等意见,有力打击了侵犯涉外知识产权犯罪。2023年以来,该院依托侵犯知识产权行刑衔接机制,已推动立案侵犯涉外商标权犯罪10件10人。这一案件的成功办理,正是北京涉外检察工作以“推动办案与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四大检察’综合履职,推动侦查机关全链条彻查漏罪漏犯,推动追赃挽损工作实质化开展,推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系统化构建,推动涉外知识产权依法平等保护,推动检察机关与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行业协会定期联络”这“七个推动”为抓手,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有力实践。

  2024年12月1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组织的2024年“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十大典型案例”年度评选活动结果出炉。“朝阳区检察院发布《涉外检察白皮书》”在众多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2024年“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十大典型案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外检察案件,需要以塑造专业化检察力量支撑专门性法律监督。

  2023年,北京市检察院制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涉外法治人才实训研修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在朝阳区检察院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实训研修基地,搭建“涉外人才孵化中心”“检学共建专家智库”和“实务理论创新沙龙”三平台,定期在全市范围内选派优秀检察官及助理参加业务轮训,并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授课。与此同时,北京检察机关不断深化开展检校合作,为检察机关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更丰富的理论经验、更鲜活的实践素材。顺义区检察院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等签署合作协议,搭建检校平台,共育涉外检察人才。

  2024年,市检察院制定的《北京市检察机关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涉外法治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提到新高度,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涉外检察人才建设的政策工具箱。同年,北京检察人才评审首次设置涉外检察领域。

  持续加强涉外检察理论研究和实践前沿课题研究也是北京涉外检察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目前首都域外检察译丛项目第一辑中的《德国检察机关的创新发展》已出版发行,《牛津刑事诉讼手册》即将完成翻译,在推动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中,有力提升了涉外检察人才队伍业务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