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市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 李秀领讲话
日前,本市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秀领讲话。
李秀领说,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要时刻牢记我们党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心,深刻把握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提高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准确把握人大角色定位、职能作用,牢固树立人大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与时俱进、积极作为、实干担当,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李秀领说,要坚持不懈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练好学习和调研两个基本功,提高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准,进一步提高人大队伍的政治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调查研究和民主集中能力、公共政策能力,提升人大工作整体质效。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把高质量要求体现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科学谋划明年工作,以高质量履职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监司办、代表工委负责同志,东城区、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和朝阳区王四营乡人大负责同志,市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齐静、张建东、闫傲霜、侯君舒、于军,党组成员李颖津,秘书长王建中,各区人大常委会和部分乡镇人大负责同志,部分市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
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发言摘登
创新机制 提升效能 不断推动人大监察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办公室主任 陶 晶
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办公室对口联系监察机关和政法单位,使命特殊、责任重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我们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自觉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要点要求,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推动人大监察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先学一步”,深化“两个联系”,着力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把加强“两个联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认真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常委会工作机构联系代表等制度,结合立法监督议题和调研课题,实实在在走进百姓生活。
创新工作模式、做实问题清单,着力提升执法检查工作质效。今年协助常委会开展的“反电诈法”“养犬管理规定”两项执法检查,关注的都是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查前预调研、查中抓重点、查后问实效”全链条工作机制的要求,以“三个问题清单”为抓手,切实加强和改进执法检查工作。
开展案件评查、促进司法公正,着力增强监督工作效能。首次采用案件评查的方式开展调研。在案件评查过程中,既关注审查期限、送达等程序问题,又注重从法、理、情相融合的角度进行实体评价,既发掘个案问题,又归纳普遍现象,督促“两院”整改,持续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积极助力社会治理。
锐意进取 真抓实干
积极推动新时代首都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 李 文
北京人大代表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按照“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打牢做好人大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加强代表工作队伍建设,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深化拓展“两个联系”,丰富联系内容和形式。密切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服务保障常委会组成人员常态化联系市人大代表,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机制。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搭建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平台。积极促进国家机关密切联系代表。
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议案建议工作提质增效。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14项法规议案已分别纳入立法规划或年度立法计划,4项36件议案列入监督工作计划。967件建议已全部办复,公开建议原文913件、答复意见538件。
加强履职服务保障,提升代表履职能力。认真做好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工作。精心组织闭会期间代表集中活动。增强代表履职培训效能,常委会代表培训“五大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加强履职监督管理。召开全市代表工作座谈会,对推动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修改代表报告履职情况办法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议事规则。深入挖掘首都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的优秀做法和创新经验,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
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切实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肖志刚
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围绕提高代表工作“六种能力”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提高组织代表能力。服务保障代表大会各项工作,会前组织代表集中视察、联组活动,帮助了解区情政情。会后整理代表审议发言和议案建议,交由相关部门办理。分层组织代表闭会期间各项活动。
提高联系代表能力。持续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出台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区人大代表办法,创新主任会议成员接待人大代表活动,建立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机制。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
提高服务代表的能力。坚持“五式并举”,提高代表培训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坚持“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推动代表家站与基层社会治理平台融合发展。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主题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提高代表履职监督管理能力。注重引导代表准确把握自身责任,处理好本职工作与代表工作的关系。加强代表日常履职管理,完善代表履职档案,健全代表评议机制。
提高依靠代表能力。建立依靠代表工作机制。成立代表专业小组,广泛邀请市、区人大代表参与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面向代表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创刊《代表建言专报》,吸纳代表真知灼见。
提高宣传代表能力。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在“一刊一网一微”设置代表履职版块,展现代表审议发言、建言献策情况。拓展宣传渠道,广泛宣传代表工作经验做法和代表故事。
坚持首善标准 发挥平台作用
推动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兴实践
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艾 丽
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在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和精心指导下,坚持首善标准,着眼发展大局,建好用好家站平台,服务保障代表更好发挥主体作用、更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推动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兴实践。
突出政治功能,高位统筹家站布局。区委高度重视,将代表家站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载体,列入全面深化改革议题;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推动依托家站平台进一步提升代表履职水平。镇人大主席、街道党工委专职副书记主持代表之家工作,选配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群众威信高、组织协调力强的人大代表作为联络站负责人。实施代表家站人员和经费保障方案,服务代表更好履职。
突出人民属性,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坚持坐班与走访相结合,每月15日人大代表带着议题走进联络站接待选民;结合实际不定期组织代表走访活动,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坚持每季度“定主题、交任务、求实效、有特色”,创建“4+1”回家模式,推动人大制度深入人心。制定代表述职工作方案,形成“选民当考官,代表交答卷”的大兴经验。
突出协同融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家站平台将代表发挥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各镇街党工委将代表之家与党群服务中心统筹设置,将代表联络站与议事厅、恳谈会、名书记工作室等结合起来,实现未诉先办。今年以来,人大代表进站回家7300余人次,通过家站平台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855件,协调化解矛盾纠纷549件,得到群众好评。
建好代表家站小平台 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大舞台
朝阳区人大常委会王四营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乡人大主席 金亚静
朝阳区人大常委会王四营地区工委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家站建设部署和区人大常委会“家站网”三位一体工作要求,把代表家站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一家七站”运行体系,推进立法联络站与代表之家融合发展,实现人大“家站网”三位一体发展。
聚焦标准化建设,家站平台功能更强。高标准“固家”,夯实工作基础。特色化“建站”,精准适应需求。构建“联络站+议事厅”运行模式,把家站建成代表为民履职的“服务站”、收集民意的“直通车”、凝聚民心的“连心桥”。
聚焦规范化管理,家站服务体系更优。选优配强两支队伍,村书记担任各代表联络站的主要负责人,打造“2+9+N”立法征询队伍。充实完善制度办法,明确“八步工作法”流程,规范“三本台账”,提升规范化水平。把考核作为推动工作的“风向标”,促进代表联络站之间形成比学赶超良性互动的局面。
聚焦常态化运用,家站为民履职更勤。依托家站平台,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进家站授课。组织“最美人大代表宣讲活动”。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定为乡人大主席团成员及乡人大代表“进站”接待选民日。开展代表集中联系选民月系列活动。依托代表联络站网上平台发布信息、收集留言。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络站作用,先后征集20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260条。召开代表建议办理沟通协调会议,聚焦民生诉求,协调解决民生实事。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市人大代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标准信息研发部原主任、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副主任 元晓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遵循。2024年10月,我参观了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办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山堂印记”专题展览,深刻领悟到,风雨兼程七十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激发了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就要为民发声。从担任市十一届人大代表至今,我已走过近27年的履职历程。为了方便收集群众的意见,我公开了电话、邮箱,同时取得所在单位支持,在单位官网上开设人大代表征集意见建议平台,悉心关注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问题解决。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要认真依法履职。当好人大代表,要把“认真”二字贯穿履职的各个环节。在一年一度的市人代会期间,我精心准备发言稿,在认真审议基础上,对各项报告、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在闭会期间,认真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广泛深入开展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要结合本职工作履行好代表职责。作为来自食品领域的基层代表,我注重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履职尽责,为北京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术问题研究、风险研判、预警交流与统计分析、标准评审等工作建言献策,积极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以首善标准推进高质量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兼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马一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贯彻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要求,以首善标准推动立法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的显著优势。新征程上,要围绕市委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谋划和推进立法工作,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立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履行使命任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和区域协调发展。要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的系统性、协同性,加强对前沿领域的前瞻性专门立法,加快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深化京津冀区域协同立法改革,通过立法项目协同、执法检查协同等,破解区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业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锚定制度定位和功能,以改革创新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作为推动人大工作创新的“先手棋”,与立法工作相统一、与依法监督相衔接。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工作发力点和突破点。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探索,拓宽人大代表参与立法的渠道。以“两个联系”为抓手,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