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人大网讯 2023年5月9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君舒带队,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赴大运河、亮马河就修订《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的议案开展常委会会前视察。市水务局、朝阳区、通州区相关负责同志现场汇报。
调研组从通州区漕运码头到北关拦河闸,沿河考察了北运河综合治理、通航建设管理等情况。北运河发源于昌平区军都山南麓,是北京市五大水系中唯一发源于境内的河流,是北京市重要防洪通道,也是集防洪、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型河道。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首,历史曾是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汇的重要通道。近几年,本市相继完成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及甘棠、榆林庄、杨洼船闸等重点项目建设,2022年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通航,停航近120年的大运河风帆重扬。目前,大运河北京段结合运河文化、生态元素,依托城市副中心发展建设,开发形成了集园林景观、旅游观光、休闲健身娱乐、生态示范等多功能的城市景观区域,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滨水公共空间。
随后,调研组来到朝阳区亮马河,沿着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考察并详细询问河湖空间有序开放利用、水上活动管理情况。亮马河是朝阳区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朝阳区启动亮马河四环以上段景观廊道建没工程,治理过程中创新性实施以“政企共建”为核心的“六共”模式,即共商、共治、共建、共享、共管、共赢,充分调动沿线企业积极性,将“疏整促”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实施,充分整合“水、城、景、文、游’五个系统,实施综合治理,打造了“一河两湖24桥18景”的国际风情水岸。
调研中,委员、代表们对本市河湖保护管理及有序利用工作表示肯定,一致认为,河湖水域及滨水空间的综合治理,一方面创造了优美的水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文化、娱乐、休闲场所,提升了周边企事业单位和沿岸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维共赢,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相互融合,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农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