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人大资料 > 人大常委会公报 >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公报2022年 第6号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关于本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按照《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关于本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京常审字〔2021〕3号,以下简称“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高度重视,委托市教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认真梳理,制定研究处理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健全机制,出台相关政策,狠抓任务落实,持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北京职业教育发展
  (一)出台《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研究起草本市《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经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今年5月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联合印发。该实施方案紧密围绕“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五子”联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解职教发展难题,在优化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推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优化产教融合政策环境、完善教师激励制度等多方面实现政策突破,为推动本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今年7月5日,经市政府同意,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卢彦同志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强调各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协同,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讲好北京职教故事,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市教委负责同志对本市《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政策解读。
  (三)建立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建立了《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政府外办、市体育局、市支援合作办、北京市税务局15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研究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有关问题。
  二、突出类型特色,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推进国家“双高”、北京“特高”建设。市教委会同市财政局对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进行中期绩效评价,重点对学校的中期任务完成情况、资金到位和执行情况、发挥引领作用的成效情况进行评估。策划实施“双高计划”建设成果专题宣传,在《北京日报》陆续刊发10余篇专题文章,北京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在“特高”建设方面,市教委组织专家对51个专业、50个实训基地开展阶段性评估检查,指导学校对照项目任务书和建设方案总结梳理任务完成情况,及时纠正、调整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项目建设实效,确保“特高”建设绩效目标如期完成。
  (二)加强职业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启动本市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建设工作,遴选立项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150门课程,强化“三教”改革联动,强调信息化教学手段,突出混合教学效果;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遴选建设,推进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促进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建设了18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设计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场景融入教学内容,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融合,为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完成2021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和总结,共评出225项教学成果,其中特等奖10项、一等奖59项、二等奖156项;开展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五说”行动,通过案例提交、专家评选、培训交流的形式实施“校长说办学定位、教学副校长说管理落实、教务处长说教学运行、专业带头人说人才培养、分管副校长说师资团队”,促进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组织各区、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及合作企业,完成本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和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四)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市教委精心组建北京代表队参加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的88个赛项中,共获得4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同时组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获2枚金奖、1枚银奖、7枚铜奖,北京职业院校首次斩获该赛事金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托本市技工院校建成了19个世赛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选派或选拔优秀选手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市教委组织开展2022年“1+X”证书年度申报工作,共有55所职业院校参与申报,申报学生数22930人,申报证书307个。
  三、完善职教体系,积极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一)构建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实施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在招生专业、培养模式、对接高校等方面持续进行政策优化,今年贯通培养项目投放的2810人招生计划已全部完成,本市“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继续开展“3+2”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截至目前纳入“3+2”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专业达到540个,同时加大将技工院校纳入此项改革的力度;在部分中职学校探索“5年制专科人才培养改革”,进一步提升本市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增强中职学校吸引力。
  (二)启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认真落实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编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明确在“十四五”期间积极支持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整建制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今年4月市教委启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申报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总体原则、评审对象和申报步骤。经过学校自愿申报、专家组评审、入校实地考察等工作程序,推荐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作为本市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申报单位。后续按照教育部工作部署,还将支持在部分高职学校和技师学院的高水平专业群开展职业本科专业的试点。
  (三)探索中职学校自主招生试点。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多元招生录取方式,今年首次在中职学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参加自主招生试点的学校共有69所,允许各学校遴选优势专业,最多可投放总计划的60%参与自主招生试点。最终自主招生计划共投放17037人,占招生学校总计划的57%,实际录取考生13513人,计划完成率约80%。其中,高职院校的计划完成率为86%,职业高中的计划完成率为92%,技工学校的计划完成率为78%,中职学校自主招生试点取得初步成功。
  (四)推动职业教育普通教育融合发展。支持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服务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综合实践体验课程、特色职业生涯课程等,服务本市中小学“课后三点半”的课程需求,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成立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创建“劳动六艺”课程模型,形成“基地上课、送课入校、线上劳动”的教育途径,惠及全市百余所中小学,为近8万人提供特色劳动教育;北京市房山职业学校面向本区中小学生推出木工、剪纸等中国传统技艺课程,以及中幡、京绣等非遗课程,服务区域内3200名中小学生;朝阳区3所职业高中发挥专业优势,开设传统文化技艺、生活技能、科技制作、职业体验、应急救护等课程60余门,为区域内中小学送课上门,参与送课教师80余人。
  四、深化产教融合,大力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
  (一)优化专业布局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市教委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积极联系企业与职业院校沟通,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市教委对照教育部《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加快推动职业院校专业的优化调整,今年共新增专业79个,撤销专业24个。此外,自2021年起,在养老服务、学前教育、母婴照护、护理等人才紧缺专业已面向京外地区扩大职业院校招生计划;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加大技师学院的建设力度,评审设立学制技师专业18个,明确重点建设专业27个、特色发展专业44个,依托技工院校共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
  (二)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市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试点,经过认真遴选,已确定16家企业为本市第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同时纳入北京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储备库;北京市税务局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工作,对符合规定的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家享受此项政策红利的企业,今年1-7月,该企业合计抵免金额51.8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31.1万元,地方教育附加20.7万元。后续各有关部门将主动对接新增试点企业,加大对试点企业的政策宣传,促进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三)创新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入学即入职”培养模式试点,试点项目学生在入学并签订工学结合学徒培养相关协议后,可拥有企业见习职工身份,同时由市财政局牵头,研究见习职工缴纳社保由财政经费负担的工作机制。今年确定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由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和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在安全智能监测技术专业由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和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于今年9月开展首批“入学即入职”试点。
  五、打造示范项目,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
  (一)办好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利用职业院校办学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推广活动。今年的宣传月活动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于7月初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举办了启动仪式,在随后的活动期间,50余所中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了上百场线上线下观摩体验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普通市民、中小学生约8万人参与。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办好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以职业院校文明风采竞赛为重点,组织开展学习榜样、选树榜样、寻访榜样、争做榜样的榜样引领活动,引领一批职业院校通过校园文化节、红色读书大赛、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校校组织,班班活动,人人参与”的活动机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切实履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
  (三)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推动本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职教领域扩大合作交流,拓展人文交流。今年6月,第二届“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技能大赛继续在京举办,来自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4所院校的818名学生参赛,“丝路工匠”大赛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继续支持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赞比亚和埃及办分校,探索了北京职业院校赴海外办学、建设国际人才培养基地的合作模式。
  下一步,本市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贺信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指导下,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为首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运行管理、高品质民生需求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