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个“关键小事”,落实市委“市人大执法检查要跟上”的要求,针对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简称“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执法检查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担任组长,副主任刘伟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47名委员、代表。执法检查组采取市区联动、分组包片方式,赴社区乡村和物流快递、农贸市场、商超饭店、物业管理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对12个区58个点位进行了暗访检查,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基层单位和媒体等各方面意见。
从实际出发 创新执法检查方式
执法检查组在工作中开展了“万名代表查三边,垃圾分类带头干”活动,动员1.3万名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对身边、周边、路边的5627个小区、3329个村、11302处公共机构和场所进行了检查。这项活动是“两条例”执法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执法检查方式的重要创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作用,打通法规实施“最后一公里”。
代表们通过手机扫码,把自己的检查结果进行精准反馈,从“身边”到“周边”再到“路边”,检查范围一步步扩展,反馈问题一步步聚焦,检查精准度一步步提高,增强了检查工作实效。这次检查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方针,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边检查、边交办、边督促、边整改,使执法检查过程成为督促问题解决、推动工作落实和促进法规实施的过程,实现了执法检查工作的预期目标。
这次活动也是对市、区、乡镇三级人大履职能力的全方位拉练,三级人大聚焦“关键小事”同步发力、同频共振,充分发挥了人大工作的整体实效。
强化各方责任 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向好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重点关注“两条例”实施以来各方法律责任落实情况。报告提出,“两条例”实施以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两条例”各项规定,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工作。构建了市级统筹、专班推进、定期调度、考核评价的工作体系,市区街道乡镇及各部门闻令而动、步调一致推进“两条例”落实落地。开展了普法宣讲、专班下沉指导、党员带头行动、媒体深度报道等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抓好“关键小事”的良好氛围。
在各方努力下,全市厨余垃圾分出率已达到19.79%,分出量从“两条例”实施前的309吨/日增长至3946吨/日,增长了11.8倍。分类设施达标率从7%提升到84%,桶站值守率从20%提升到85.19%,其他垃圾减量率达到了31.64%,市民参与率达到了74.12%。物业管理“三率”目标也提前完成。
全市新组建业委会393个、物管会4642个,组建率从11.9%提升到71.4%;物业服务覆盖率从64.1%提升到88.6%;党的组织覆盖率从25.2%提升到94.1%。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破解工作难题
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特别是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居民分类积极性、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大件垃圾处理、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和使用等问题,报告提出对策建议。在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积极发表建设性意见。
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指标。当前本市根据厨余垃圾分出率、生活垃圾减量率、分类设施达标率和桶站值守率四项指标,对各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核,四项指标分别占比40%、30%、20%和10%。
检查报告建议,根据各区实际情况和季节差别,突出城区和郊区的特色,调整指标权重,完善考核内容,让基层街道和社区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委员和代表们在审议中提出,在推进工作中采取的部分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结合实际,研究解决厨余垃圾破袋问题,做好生活垃圾收运作业管理和垃圾桶卫生洗消防疫工作。
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报告认为,虽然目前的宣传工作已经大幅提升了居民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但是对居民群众面对面的指导和督促还比较少,细致的、针对性强的群众动员工作还不够。建议,强化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既要宣传垃圾怎么分,还要宣传为什么分,激发居民分类的内生动力,真正将垃圾分类从意识变为行动,树牢“不分类即违法”的观念。委员和代表们提出,要切实强化垃圾分类意识,持续培育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报告认为,当前可回收物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处理不到位,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的暂存收运和处置设施建设也仍然不足。建议市级层面对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暂存收运设施和拆解处置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加快建设。推进落实每个街道应当至少设置一处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暂存点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或小区设置暂存点并向居民公示。加快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站在环境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研究出台低值可回收物的税收和补贴政策,破解市场困局。细化标准措施,积极推进净菜上市。加强快递、外卖包装治理工作,大力推广可循环使用的快递包装袋。委员和代表们提出,要加强部门联动,推进限塑禁塑、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以及完善二手交易市场等源头减量措施。
进一步发挥好业委会与物管会作用。报告提出,相关部门对于业委会、物管会如何发挥作用的指导和资源配置还没有跟上,一些业委会、物管会还没有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群众反映的“楼道堆物、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建议依法加强对业委会、物管会运行的业务培训,使其一经成立,就能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委员和代表们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对居住小区公共区域的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进一步推进专项维修资金的补建和续筹。本市建立住房维修资金制度已近30年,目前大量城市住宅进入了维修高峰期。截至2020年10月,本市商品房专项维修资金账户余额566.28亿元,累计支取60.03亿元,仅占10.7%。专项维修资金是房屋的“医保金”和“养老金”,这项资金能否及时、便利、规范地支取和使用,关系房屋质量安全,关系业主合法权益。
针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在支取难、补建难、续筹难的问题,报告建议,进一步规范细化专项维修资金的支取范围和标准,简化工作流程,为业主合理合规地使用资金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宣传和信息公开,让业主清楚知道资金余额和使用去向,保障业主知情权。依法推动专项维修资金的补建和续筹,尽快解决产权不清等影响资金归集的突出问题,开展资金补建,对于维修资金账户余额低于规定标准的,依法启动续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