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末的北京,寒风瑟瑟,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里却暖意融融,这里正上演着一场重头戏,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目前政府的工作,以及万名代表下基层直接参与监督、检查等工作都很到位。建议全市持续跟进,不留死角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一万多名代表多轮参与到执法检查中,广泛反映了社情民意,建议提的非常明确,很符合客观实际”。
“这次执法检查有很多经验做法值得全面总结,并在今后的执法检查中加以运用,同时要重视总结两条例实施过程的做法,不断巩固现有的工作成果”。
这是委员和代表们对执法检查报告和工作的高度评价。那么这次执法检查到底有着怎样的“庐山真面目”?它究竟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新路?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主动担当,探索贯彻中央决策落实市委部署新路
今年4月24日,全市召开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实施动员部署大会,市委领导明确要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两个条例为契机,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个“关键小事”,并强调“市人大执法检查要跟上”。
其实早在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已经把“两条例”执法检查列为本年度监督工作的“一号工程”。接到“命题作文”后,围绕进一步强化“两条例”执法检查力度和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再一次进行了充分研讨。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工作”;要紧紧依靠代表、充分发动代表、积极引导代表,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发挥市、区、乡镇三级人大的整体合力,要把“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理念贯穿到执法检查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找准问题、真抓住问题、真解决问题”。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明确了新形势新任务下做好人大工作的这些“硬杠杠”后,执法检查的“新打法”逐渐清晰了:把去年修订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时“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开门立法层面的形式创新和代表履职方式的创新延伸到监督工作中,通过代表分布的广泛性和数据反馈的多频次还原出法规实施的真实效果,通过万名代表的履职行动进一步宣传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把党的主张和条例的法定义务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方案决定,7月中旬至10月下旬,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一万余人,开展“万名代表查三边,垃圾分类带头干”活动。检查分三轮推进,第一轮聚焦代表“身边”,对自己居住小区(村)进行检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检查范围由“身边”向“周边”扩展,再由“周边”向“路边”延伸。
每一轮都设置五个环节:代表根据检查情况填写电子检查单;市人大常委会汇总信息,形成问题清单,交各区人大常委会督办;各区政府推进解决问题;执法检查组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抽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督办会听取各区工作推进和问题整改情况。
谈到方案,执法检查组成员、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主任郝志兰说:“我们根据市委要求,组织全市三级人大代表,对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就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也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三者有机统一。”
技术赋能,探索万名代表履职新路
按照惯例,执法检查一般会邀请十几位委员代表参加,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二三十人,一下子扩充到三级、一万余人无疑是“爆炸式”增长,这在北京历史上是第一次。怎么才能让代表们履好职、好履职?怎么才能让一万多名分散在全市各处的代表在同一时间段内围绕同一议题共同发挥作用?
也许在二十年前,这个“拦路虎”还真是个大麻烦,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拦路虎”很快变成了纸老虎,“打虎棒”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赋能:市人大常委会搭建起了网络技术和数据分析平台,每名代表只需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链接就可以通过手机反馈检查点位的实际情况。
“请各位代表检查本人所居住的小区(村)的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情况,并于20号前扫码反馈检查单。”7月17日下午,市人大代表、东城区环卫服务中心一所北京站分队分队长梁丽琪所在的人大代表微信群里收到了一条通知信息,扫描二维码,输入手机号,梁丽琪打开检查反馈单。“一共有八个问题,包括社区是否规范设置四类垃圾桶、是否有分类督导员、混投行为是否有人劝阻、是否有专业物业服务和管理、是否成立了业委会或物管会等。”梁丽琪说,“问题很有代表性,灵活的方式也给了代表更大空间,方便随时随地发现身边的真实情况。”
梁丽琪对所住的社区展开了“地毯式”检查,与此同时,接到通知的其他代表也都开始了行动。据统计,在第一轮“身边”检查中,全市共有12500名代表反馈了检查情况,参与率高达93.40%,随后,在第二轮、第三轮检查中,代表参与率更是突破了99%。三轮下来,他们的检查点位覆盖全市16区152个街道181个乡镇5627个小区(覆盖率为66.15%)、3484个村(覆盖率85.06%),11302个公共机构或公共场所。
如此的高参与率、高覆盖率堪称“耀眼”,而在“耀眼”的数据背后则是代表们一心为民的情怀、积极履职的热情和甘于奉献的无私。在三边检查中,他们不只是法规实施的监督者,还是法规条文的宣传者、法规执行的带头者。
有的代表带领工作人员忍着难闻的气味,将三桶满满的垃圾一点一点逐一进行二次分拣,让社区居民、物业员工看到“垃圾分类我带头,人大代表做示范”。有的代表带领身边的党员干部带头宣传垃圾分类,编出了“小猪爱吃是厨余、小猪不吃是其它、吃死小猪的有害、卖钱养猪可回收”这样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的分类段子,他们用汗水和坚持对“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同向联动,探索汇聚整体合力新路
围绕重要监督议题上下联动开展执法检查在北京以往有一定实践经验,但这次三边检查,市、区、乡镇三级人大“联”得更紧密,“动”得更频繁,在同频共振中实现了联动“升级”。
之前是委托区里检查,这次是携手一起检查。各区人大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按照市人大的“套路”,在同一时间段内,运用同一技术平台,就同一份检查问卷开展工作,真正在协作联动下实现力量的最大整合。
之前更多的是“文来文往”,这次更多的是“人来人往”。代表组织情况、后台数据处理情况、清单问题督办情况等,都需要市区两级人大工作人员及时对接、反复沟通,三轮下来原本的“生面孔”变成了“老熟人”。
在密切的联动中,市人大常委会发挥带头作用,在数据分析、问题梳理、会议筹备、文件整理等方面高标准推进。为了帮助各区领导干部和人大代表理解法规,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组织法规宣讲小组,既“应邀讲”又“硬要讲”,赴全市16区“送法上门”,覆盖人群约1.2万余人。为了对检查胸中有“数”、心中有“谱”,执法检查组对12个区58个点位进行了暗访检查。
各区人大常委会在组织好所属市、区代表的同时,指导乡镇人大和人大街工委开展联动,督促本区政府改进工作。它们强化“一盘棋”思想,既与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紧密衔接,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落子布局,在内容、方法上突出特色:有的把三边检查和议案督办结合起来一体推进,有的以此为契机依托代表家(站)开展了丰富的代表活动……
各街工委、乡镇人大认真组织,通过微信、电话、联组会议等形式,将工作安排通知到每一位代表,动员全体代表积极参加。活动开展后实时跟进,对未填报代表及时提醒,手把手帮助没有智能手机的代表完成填报。
“三边检查不仅对三级人大工作联动能力做了全面带动和检验,也形成了‘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生动实践”,郝志兰说,“三边检查同政府推进有关工作在根本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收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是要评价政府工作好坏,也不作为评价工作的指标,而是为了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推动解决”。
确实,每轮检查生成的是问题清单而不是问责清单,检查结果不做排名、不搞对比,只作为靶向交给各区人大。各区人大收到清单后第一时间与各区政府沟通,要求政府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问题的核实、解决,然后召开督办会听取整改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人大、政府同向而行,呈现出“区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成立工作专班督办重点点位”“联合召开问题整改会”的生动探索。
聚焦问题,探索共同推进力求实效之路
以往一般执法检查不会组织太多轮次,实地检查的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这次三边检查在这方面无疑又成了“特例”。第一轮检查开启时正值盛夏,第三轮检查结束时已是初冬,三个轮次紧密衔接、压茬推进,实现了“边实施、边检查、边反馈、边改进”的良性循环。
垃圾投放点有分类督导员的比例为85.22%,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的比例为91.76%,在第一轮检查中,这两组数据不太理想,于是,“垃圾投放点是否有分类督导员”“生活垃圾是否分类收运”被保留到了第二轮的问卷中。等到第二轮结束,这两组数据已经分别攀升到了90.80%和95.49%,整改效果立竿见影。
代表们在第一轮检查中发现:有的小区垃圾桶站周边存在垃圾堆积、异味较大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居民分类热情;有的街道缺乏废品回收点,居民家里的塑料瓶和废纸壳很难回收。于是,“桶站周边是否干净整洁无异味”“是否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或渠道”出现在了第二轮检查的问卷中。
就这样,每轮检查后,都会结合问题整改情况、条例实施动态和常委会领导要求对检查内容调整、完善,确保上一轮需要着重整改的问题在下一轮有反馈、新出现的重点问题在下一轮有体现,确保每一轮都看到效果、每一轮都有所进步。
与其他执法检查相比,三边检查还有一个突出变化:不仅对数据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把脉问诊”,还对每一个代表反映的问题点“攻疾点穴”,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点的突破,推动整体局面的好转。
在市人大常委会反馈的问题清单上,存在突出问题的街道、社区清晰明了,各区只需按图索骥,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通过街道、社区完成整改落实,可谓“疗程短、见效快”。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到,每轮检查之后,存在突出问题的点位都在指数级下降,拿垃圾分类方面来说,评价反馈皆为“否”的小区从162个降至11个、皆为“否”的村从111个降至4个,并已在抽查复核后全部实现整改清零。
问题一个个解决了,效果一点点出来了,它是数据平台上一路攀升的统计结果,它是社区里不断提高的厨余垃圾分出率,它是会议室内委员代表们毫不吝惜的表扬。相信养成分类习惯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千家万户,待到花开之日,必定满目芬芳。
后记:
这次“两条例”执法检查是全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得到了彰显,人大代表的主体主力作用得到了发挥,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推动、基层治理的合力显示出强大优势,切实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