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着力从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上系统谋划、有效推进常委会各项工作。
坚持首善标准,为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人大力量
一是服务中心大局。立足首都实际,切实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二是明确角色定位。在完善首都治理体系和提升首都治理能力中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三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适应首都城市治理需要的法规制度体系,把具有北京特色的改革和治理经验上升为制度法规。
持续推进创新,充分发挥人大达民意、立良法、促善治作用
一是创新理论和工作实务研究。深入开展制度理论研究和工作实务研究,推动人大工作始终与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步;综合探索新形势下依法行使审议报告、立法修法、检查监督、代表调研、议案建议、决定大事、任免人员等职权的新形式、新路径、新方法。二是聚焦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系统推进经济社会民生领域的议事规则,完善列席、旁听、测评等制度,把社会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民生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三是加强自身建设,讲好人大故事。强化人大代表履职标准化和程序化建设,更好发挥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独特作用。
强化人大监督,以制度执行的刚性有效提升首都治理效能
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完善人大常委会牵头抓总、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分工负责、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一府一委两院”密切配合、行业领域专家积极参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社会舆论发挥作用的监督机制。加快推动人大监督体系的重点从“公开”“问效”向“问责”转变,加快完善市区两级联动、重点议题持续、重大问题质询的人大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完善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数据库,逐步开发更多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功能模块。
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专项报告、专题询问、专题调研、专项视察、跟踪监督等方式方法,突出对法规条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把调查研究贯穿于人大监督工作始终,规范监督工作程序,细化跟踪督查路径,拓宽监督议题征集渠道,科学制定监督计划,推进检查过程和结果公开,强化督查链条闭环,形成决策科学、执行有效、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为推进国际化大都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北京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