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卫委员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密结合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专业性优势,积极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及时、有力的民主法治保障。
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助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是坚持立法先行,依法引领和推动改革。从2000年制定《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10多次科技方面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充分发挥了地方立法补充、先行、创制的作用。二是坚持问题导向, 立法解决问题。如何将北京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一直是个难题。相信随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实施,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将大大增强。三是坚持首都特色,发挥科技主力军作用。北京集中了大量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科技资源,他们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主力要出征,地方要支前”,我们为促进央地协同、科技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把握监督力度和实效,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明确科技工作方向。近年来,教科文卫委员会先后就“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等专题开展深入调研,提出了科技创新的三个目标和方向:一要改革科技创新体制, 二要解决分配制度问题,三要解决组织方式问题。二是采取“三合一”监督方式,促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2015 年,委员会协助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议案办理暨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的报告, 并对有关问题开展了专题询问,运用“三合一”监督方式,促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是聚焦“三城一区”等重点任务,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8年,围绕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打造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推进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三城一区”建设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委员会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是紧紧围绕常委会议题, 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新一届委员会成立后,及时组建科技代表小组,进一步完善了联系和保障代表履职的各项制度,为代表有序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搭建平台。代表们深入基层和科技创新一线,在各项立法和监督工作中,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审议意见,发挥了基础性、把关性的作用。二是认真督办代表建议,回应代表关切。本届常委会以来,代表一共提出了25件涉及科技领域、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委员会及时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按时办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