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本市“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活动媒体见面会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负责人、部分区和乡镇人大工作人员介绍了活动开展情况。与会市、区人大代表分享了参加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并对下一步搞好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中新社、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14家中央和市属媒体听取了情况介绍并进行了现场提问。
为做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让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本市8月初启动了“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活动,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赴基层就条例修订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市领导率先垂范,发挥表率作用。活动中,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市政协主席吉林先后以人大代表身份,深入社区、乡镇,与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辖区单位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在他们的表率作用下,具有人大代表身份的市、区各级领导也纷纷深入基层,积极参加各街道、乡镇的活动,收集乡镇、街道各部门、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居民等各相关单位、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带头宣讲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的重要意义,发放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读本等,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动员效果。
依托代表“家站”,发挥平台作用。这次活动全面依托街道(乡镇)代表之家、社区(村)代表联络站开展,充分发挥了代表“家站”作为代表之间、代表与选民之间交流联络重要平台的重要作用,以东城区为例,8个代表小组分别走进3个代表之家和95个代表联络站,围绕着强制减量、强制分类、增加罚则、分类收运责任问题等问题提出了750余条意见和建议。在通州区,四千余名选民代言人作为代表助手进驻“家站”,深入群众,协助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共收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300余条。
发动三级代表,全民参与修条例。在依托代表“家站”开展活动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组织发动三级代表对条例修订征求民意,这是常委会开门立法的又一次新的尝试,是针对问题导向、紧扣民生需求、广聚民意的一次生动实践。在开门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修订生活垃圾条例、依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抓手,首次在法规草案形成阶段就将拟修订内容通过三级人大代表交给群众征求意见,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代表和群众的高度认可,激发了群众参与修法的责任感,提高了共创美丽城市、共建美丽家园、垃圾治理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凝聚共识,形成立法最大公约数,也为条例修订后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民意基础。“在东口镇调研时,我发现基层干部号召力、执行力、动员力非常强,绝大多数的市民、居民对垃圾分类也非常重视,愿意尽力去做,我感觉非常欣慰”,市人大代表缪平深有感触。活动中,代表们真正以群众的知心人、代言人的身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1.2万多名代表到各个家站、联系点,广聚民意。
创新宣传方式,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本次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坚持以群众为主体,连续宣传,全程报道,广泛动员,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达到了全民动员的目的。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社区、进村宅、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让广大市民真正了解、支持、参与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中,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共建的生动局面。各区也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进大家对立法和垃圾分类工作的了解。有的区在代表“家站”现场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制作并派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将宣讲提纲内容制作成PPT演示,编入快板书、相声、京韵大鼓等,对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进行宣讲;有的区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有奖问答、积分兑换等互动活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有的区则组织代表专题集中视察,走进学校、幼儿园,注重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或是进行网上宣讲和征求意见,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深度知晓率、参与率和征求意见的覆盖面、广泛性。有的乡镇还启用代表联系选民微信群的网络平台,通过微信群下达通知、征求意见,活动开展达到了镇域全覆盖。
“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活动本身就是一次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九次全会关于要使修订生活垃圾条例凝聚共识、推动工作过程的任务要求,通过修条例推动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链接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00余位市人大代表、3000多位区人大代表、近8500位乡镇人大代表,总计1.2万余名三级代表深入全市247个代表之家、2348个代表联络站以及社区、村镇进行实地调研和宣讲,面对面直接听取24万余名市民、社区工作者、物业管理者、环卫工作者及4170个单位的意见建议,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代表和群众展现出了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也体现了对于做好垃圾减量和分类的强烈意愿,形成了三个高度共识。一是高度认同垃圾减量和分类,普遍认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生活环境改善,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和新时尚,高度认可强制减量和强制分类。二是高度赞同通过修法明确垃圾分类的义务,普遍认为只有发挥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的法定义务,才能推动垃圾分类从理念上的认同到行动上的自觉。三是普遍认为修法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加快条例的修订工作进程,争取年内修订出台,进一步依法推进本市垃圾分类工作。
从征集的意见建议来看,超9成群众赞同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商品和快递的过度包装、对违法投放单位及个人设定罚则,建议加强信用惩戒、加大对收运企业混装混运的处罚力度、建立分类收运监督职责等。下一步,这些高度共识都将作为立法基础被纳入到条例修订的考虑当中。由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联合成立的条例修订工作专班将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继续做好条例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公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确保条例修订工作依法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