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9年 > 第8期 > 随笔

一场党性修养的精神洗礼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为进一步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向深入,提升机关年轻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激发干事创业活力,8月4日到8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人事室和机关党委共同举办了为期5天的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培训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43名青年党员干部作为这次培训班的学员,赴河南省林州市,学习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和谷文昌精神。

  这次培训学习,通过专家讲授、实地体验、音像教学、劳模访谈等形式,为学员们生动再现了当年“千军万马战太行,定叫山河换新装”的历史壮举,每一个教学点都是一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每一堂讲座都是一次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生动“党课”。红旗渠之行让学员们得到了一场党性修养的精神洗礼。

不是起点却写满初心的红旗渠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20世纪60年代,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建在山西省平顺县。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如果加上分干渠、支渠、斗渠等,合计总长1525.6公里。整个红旗渠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在通体红色的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文字,一件件泛黄的旧物,一串串年轻的名字,让学员们的眼睛一次次湿润。让学员们感触最深的有两幅画面,第一幅是桑老汉的遭遇:1920年大旱,桑老汉一早去几里外担水,由于水小人多路远,天黑才到家门口。儿媳妇好心接过担子,没想到跌了一跤,两桶水全糟蹋了!新媳妇又悔又气又恼,一根绳子上了吊。在这里,一担水的倾覆,足以剥夺一个人生命的尊严,足以给一个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这就是千百年来旧林县缺水的写照。

  正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不久,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刚一到任,就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解决林县水的问题,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一名党员干部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质朴体现,是一种无私而又深厚的为民情怀,是共产党人敢于排除万难、勇于担当的必然结果。

  第二幅是总干渠通水的情景:1965年4月,干渠两岸挤满了男女老少,老人们沧桑的脸上绽放的笑容那么灿烂,孩子们天真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那么迫切。讲解员说,当时在林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歌:清清的渠水绕山岗,渠旁有个小村庄,青山绿水风光好,太行山巅变苏杭……

  如果说纪念馆的学习是以图文为主的话,青年洞的观摩学习则来得更为直接。行走在不足一米宽的渠墙上,抬头是陡立的峭壁,俯首是数丈高的悬崖。遗留在山体上的炮眼、镌刻在山石上的标语却在提醒学员们,几十年前正是在这片悬崖峭壁上,十万民众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解决缺乏资金、缺乏物资、缺乏技术的重重难题,仅凭一双手、一把锤,一支钎,硬是在崇山峻岭中修凿出一条千里长渠,让林县改天换地出新颜。

  顺渠而行,不经意间,学员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排险队队长任羊成,腰系粗麻绳,手持长铁钎,悬荡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间;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铁姑娘”们头戴柳条帽,脚穿·粗布鞋,手扶两根钢钎“凤凰双展翅”。刚过虎口崖,蓦然抬头,青年洞就在眼前,这里昭示青春,也展示巍峨,这是红旗渠旅游的核心景点,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是当年300名青壮年努力奋斗、攻坚克难的成绩。青年学员们站在青年洞下,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大家的脑海中闪过的是这些文字:勇于直面矛盾,增强斗争精神,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

对照“扁担精神”和“谷文昌精神”找差距

  “一根扁担挑家业,两个肩膀担真情。”在扁担精神纪念馆,学员们随着解说员的讲解,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的干部职工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凭借一颗全心全意为山区百姓谋利益的赤诚之心,靠一根扁担起家,用肩膀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任,创造出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一组组场景真实再现了当年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学员们聆听着感人肺腑的“挑山”故事,在珍贵生动的老照片前驻足,在栩栩如生的雕塑前凝思,通过了解“扁担精神”的真实历史和形成过程,对扁担精神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受到扁担精神的鼓舞,学员们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上。

  在谷文昌纪念馆,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谷文昌同志生前使用过的珍贵实物和文字说明,学员们了解到了谷文昌同志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身先士卒,带领当地干部群众与风灾、旱灾抗争,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发展生产的感人事迹。谷文昌同志真抓实干、一心为民的优秀品质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员们或驻足观看,或认真记录,或小声交流,对谷文昌同志一生的奉献精神表达深深的敬意。大家表示,要时刻谨记谷文昌精神,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更要把谷文昌精神当成一面镜子,对照出自己的差距。

聆听红旗渠英雄故事,汲取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力量

  除了现场参观和体验教学,这次培训班还重点安排了专题讲座、情景教学、音像教学和互动教学。

  《红旗渠的修建及其历史启示》主题讲座,从修建红旗渠的历史背景、伟大实践铸就红旗渠精神以及红旗渠修建的历史启示等方面与大家交流分享。通过具体的数据、鲜活生动的事例,讲授了红旗渠精神孕育、产生、发展、传承的历史过程。学员们表示,听了讲座后,领略到红旗渠不仅仅是一座单纯的水利工程,更是一座凝心聚气的民心工程。

  在音像教学中,学员们观看了专题片“巍峨山碑·杨贵篇”,讲述了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不怕千难万险、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敢想敢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观影过程中,大家深深地被杨贵的事迹和精神所折服,随着影片中“老书记”的情感波动几经落泪。

  在互动教学中,红旗渠特等劳模李改云、张买江、任羊成与学员们分享了当年修渠的故事。这三位劳模是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常客”,虽然他们之中最年长的任羊成已是91岁高龄,最年轻的张买江也已年过七旬,但是他们都觉得能把修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红旗渠精神宣讲出去,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依然保持了红旗渠劳模的本色,讲述起红旗渠的故事时依然充满热情和激情。

  当李改云讲到她推开小姑娘、自己却被埋在土石堆下时,当张买江讲到通水当天去担回第一桶水的百感交集时,当任羊成讲到自己从半崖摔下、浑身扎满荆棘时,学员们都能深深感受到他们身上那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学员们家纷纷表示,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是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林州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写就的辉煌篇章。要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发进取的力量,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要向修建红旗渠的先辈们学习,干事创业敢担当,清正廉洁作表率;要立足本职岗位,秉承人大工作主动、担当、精准、有效的工作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首都的民主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史健 丁琦 宁晓雯 何纯谱 张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