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9年 > 第8期 > 访谈

加强计划和预算监督 保障人民美好生活——访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伯旭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2018年,全市民生方面的投入占比达到84.4%,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预算支出导向”“2019年上半年全市减税降费997.2亿元,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2018年市级决算草案报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对市政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预算刚性约束,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更多投向改善民生给予充分肯定。此前,为做好相关报告审议工作,市人大财经委对重点支出项目开展实地考察,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开展深入调研。那么,今年上半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如何?人大对支出预算和政策开展哪些监督?取得哪些效果?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伯旭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一回答。

以人民为中心

让百姓过好日子,政府要过紧日子

  本刊:今年1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批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9年市级预算。半年来,计划预算执行效果如何?有哪些特点?

  张伯旭:在审议上半年计划执行报告时,大家认为,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疏功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年初市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为完成全年计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审议上半年预算执行报告时认为,市政府充分把握“财”与“政”关系,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引导调控、支撑保障等作用,为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结合有关报告和审议情况,我认为上半年计划预算执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上用心,在保证高质量发展上用力。加大对创新驱动、“三大攻坚战”、“三保”、“三农”、民生等领域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首都核心功能不断优化。着力保障重点工作资金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源泉。完善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七有”“五性”需求。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包”,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增强发展活力。

  二是晒出明白账,遏制乱花钱。除涉密信息外,实现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预决算全部公开,所有市级部门均公开绩效评价自评报告,并首次公开部门的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及预算,推动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公开。重要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与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人大、同步向社会主动公开,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

  三是“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民生投入不断增加。上半年,政府一般性支出持续压缩,用于民生改善。在2018年市级“三公经费”降低35.3%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市级部门办公、会议、差旅等一般性支出。上半年,教育投入227.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237.3亿元,卫生健康投入149亿元,实现持续增长。

  本刊:上半年,计划预算执行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加以改进?

  张伯旭:围绕重要计划指标、预算指标推进落实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保持经济良好运行、“大城市病”治理、看病就医养老等人民群众关心问题,组织代表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城市精细化管理、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工作开展实地考察与深入调研,在发现真问题,提出好建议上下功夫。

  大家认为,在计划预算执行中需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高精尖产业项目储备存在有数量少质量,真正能落地的比较少等问题,工业企业投资和利润下滑。二是优化营商环境一些政策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政策落实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食品类价格持续走高,民生保障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2018年,全市新建和规范提升便利店、蔬菜零售等网店1510个,但社会公共服务和便民设施供给与市民生活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四是预算收支“紧平衡”,对财政收支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大家围绕“增强战略意识,全面提升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识和统筹意识”“强化项目有效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精准施策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等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认为在财政收支“紧平衡”情况下,取消低效无用支出,加强重要民生、重点工作、重大工程经费保障,百姓要过好日子,政府要过紧日子。

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实施效果

  本刊:围绕贯彻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有关要求,在审议各项报告时,主要审查了哪些内容?现阶段支出预算和政策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张伯旭:围绕审议相关预决算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支出预算的总量与结构、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部门预算、财政转移支付、政府债务和预算收入等审查监督。一是审查预算支出结构。重点审查支出预算是否重点用于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二是审查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重点审查重点工作在相应支出政策上贯彻情况,是否全面保障市级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以及支出绩效目标设定和绩效评估情况。三是审查部门预算、转移支付、政府债务、预算收入等情况。防范财政风险,确保支出预算与支出政策衔接匹配,确保减税降费等财税政策贯彻落实。

  根据审议情况,年年审,年年都有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预算编制不规范,与支出政策、目标和方向不匹配;部分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难以有效执行;部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提升空间,成本控制理念有待加强;支出结构固化,支出预算和支出政策刚性约束有待提高;部分财政资金沉淀,绩效不高等。

  本刊:常委会如何推动这些问题和不足得到解决?

  张伯旭:常委会着力推动对支出预算和政策实施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实施效果,向市政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梳理财政支出政策,强化支出政策与国家宏观调控总要求、城市总规、重大决策部署任务衔接,加快建立与中长期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年度预算相统一支出库。二是分类梳理现行支出政策,客观评价政策执行绩效,调整和中止政策到期、执行缓慢、资金闲置、绩效结果不理想支出政策,整合“小、碎、散”项目。三是建立重点支出和重大政府投资政策管理机制,明确政策名称、保障范围、支出标准、实施主体和年度预算等内容,强化支出政策指导和约束作用。四是强化年度预算、“四本预算”之间、预算资金和固定资产之间统筹,规范预算调整和财政资金拨付程序,盘活存量资源、资产。五是加强政府投资计划与年度预算统筹,强化政府投资预算属性。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办法,规范流程,严控成本。六是科学制定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年度预算绩效评估计划,完善预算绩效结果与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挂钩机制。七是积极有序开展政府投资、债券、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

  本刊:市政府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张伯旭: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和改进计划、预算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一是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建立“部门职责-保障范围-行业标准-投入成本-工作数量-施政结果-绩效考核”闭环管理机制,明确预期效益和监督考核指标,科学制定和调整成本定额标准,使得预算、执行、决算有更加明确依据。研究制定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将“四本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对平原造林养护、自来水集团补贴、全学段教育体系等领域29个专项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双监控”。加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力度,对新增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145个市级预算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估,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

  二是着力做好计划执行和预算执行有机衔接,强化计划与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完善政府投资年度计划编制,建立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目录制度和定期评估调整机制,确保计划与预算执行协调一致,增强工作合力。

  三是加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进一步完善债券项目市区联审机制,确保符合条件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建立PPP项目入库动态调整机制与合规性负面清单,及时退出不合格项目,防范中长期支付责任风险。

  四是加强审计监督,把人大预算监督重点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积极在审计报告中增加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自觉接受依法监督。今年,审计部门在对“四本决算”审计监督全覆盖基础上,加强审计分析力度,对168个市级一级预算单位实行数据分析全覆盖,揭示市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重点领域专项资金、市属国有企业等多个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为常委会批准决算提供重要依据。

  本刊:围绕增强对计划、预算监督的刚性,人大加强哪些工作?

  张伯旭:本届以来,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从推动依法治国,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去年,依据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首次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和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专项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实现全口径、全覆盖。今年,与市政府共同召开贯彻市委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实施意见的会议,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把好财政资金“支出关”。二是将计划、预算监督提升为常委会整体工作。建立起市人大常委会集中领导,各专门委员会发挥专业特点和优势、听取对口政府部门的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常委会主任专题会对各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意见作统筹研究,纳入财经委员会初步审查意见的预算初审制度。三是加快建设市区两级覆盖、标准规范统一、数据实时共享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协调工作机制,完善查询、分析、预警、服务四大基本功能,提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发现、反馈、处理问题能力。四是注重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在年中听取市政府审计报告基础上,在下半年听取市政府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报告。五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在预算决算审查和日常监督、调研工作中,邀请代表参与,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搭建代表参与监督的平台和机制,为代表审查监督预算创造条件;加强代表履职培训,加强相关审议意见、代表建议办理等工作,为代表履职提供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