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9年 > 第5期 > 特别关注

发挥监督利剑作用 助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市人大常委会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法和条例执法检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领域,开展执法检查,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精神,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3月起,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和条例执法检查,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依法推动打好碧水保卫战的具体行动。

  加强领导,全面部署执法检查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水污染防治法和条例执法检查组,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任组长,副主任刘伟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委员会委员、农村委员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涉及机关、科研机构、环保企事业单位、法律机构等多个领域,努力以更全面的视野、更专业的角度、更严密的组织,确保执法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3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和条例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通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的工作方案》,围绕组织体系建设,标准、规划和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措施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再生水利用,法律法规责任落实,执法和司法保障等七项重点,对检查内容作了说明, 并强调工作方式上要进一步创新, 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联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尝试与津冀人大常委会开展联合调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作了关于水污染防治法和条例实施总体情况的汇报。执法检查组成员就河长制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乡污水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表示要通过此次执法检查,认真查找法律法规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弥补,切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

  同时,执法检查组对照栗战书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各项要求, 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周密安排,确保工作到位。

  系列调研,分类推进法律法规条款落实

  围绕法律法规内容和调研重点,市人大常委会李伟主任、刘伟副主任带领执法检查组,分专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

  (一)集中开展工业污水治理、农村污水处理和城镇污水整治情况调研

  刘伟副主任先期集中利用四个单元时间,对工业污水治理、农村污水处理和城镇污水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4月10日,执法检查组赴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经开再生水厂和中芯国际污水处理站实地调研。4月11日上午,执法检查组围绕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赴顺义区李桥镇三四营村污水处理站和马坡再生水厂实地查看情况。4月11 日下午,执法检查组又赶到朝阳区高安屯再生水厂和坝河岸边,实地调研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和黑臭水体治理情况。

  4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水污染防治法和条例执法检查座谈会,市政府相关部门、市人民检察院、市高级人民法院和相关企业等12家单位分别汇报了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和条例的情况。执法检查组成员和专家学者建议,一是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应对雨季和应急情况的能力; 二是协调好雨水污染控制、再生水和污泥处置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三是强化农业农村污水治理措施,充分考虑农村现状和农民需求,加大财政投资,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四是用好智慧化监测等科技手段,制定完善激励奖励措施,推动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五是做好水资源战略储备,多渠道保障水资源供给。

  (二)重点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调研

  4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组组长李伟带队,与检查组成员和专家学者一道,就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重点水域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进行调研并座谈交流。在密云水库白河主坝和水利部密云绿化基地(原水利部党校)拆除现场,查看了水源地保护、水库周边拆除及留白增绿情况,又在通州区小杨各庄村和白庙橡胶坝,查看了潮白河通州段水污染防治情况。

  执法检查组成员和专家学者建议,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推进保水与富民有机结合的政策措施,探索通过环保有机农业、集约化旅游产业等方式,完善水源保护、生态补偿、绿岗就业等机制,激发群众自觉保水的积极性。二是大力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联保联治,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加强跨界水系区域水环境保护联合协调管理。三是加强流域水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工作,发挥好生态涵养区与平原区结对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四是推动科技创新应用,加快海绵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五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量变化引起的生态演变监测。

  李伟主任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要全面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通过执法检查,增强全社会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和条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依法查找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问题,让法律法规的牙齿“咬合”,坚持监督与支持相统一,提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和务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创新工作方法, 与天津市、河北省共同开展调研,提升联合执法检查实效。三是要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第三方机构力量, 围绕健全完善标准规范、保障水资源供给、工业污水处理处置等重点,把各项法律责任落实到位。

  调研过程中,检查组成员按要求填写了水污染防治法和条例测试问卷,对自己学法知法水平进行了检验。

  (三)区域协同开展联合调研,继续提升联防联治水平

  按照流域水环境建立保护联合协调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模式,强化区域协同,与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合作, 对流经两地的泃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和污染防治情况开展了联合调研。这是京津两地水污染执法防治检查的组成部分,也是两地人大在协同监督方面的一次探索和创新。

  5月13日,刘伟副主任带队与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小宁带领的检查组一道,在天津市宝坻区和北京市平谷区,沿途查看了引泃入潮口、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泃洳河汇合口、宝坻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洳河污水处理厂等治理运行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 两市生态环境局分别介绍了水污染流域综合治理、区域联防联控情况,委员代表围绕深化区域合作、强化流域水资源统筹等内容充分沟通,交流治理经验, 交换治污意见,共谋协同发展大计。刘伟、王小宁同志指出,此次联合调研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是两地人大深化合作、强化监督工作协同的重要实践,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推动监督立法工作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借助外脑,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

  为了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运用更加精准量化的方式进行决策支持,强化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运用更加客观中立的视角进行审视和评价,促进立法与监督的深度结合, 检查实施情况的同时检测立法的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学习借鉴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做法,充分发挥首都智力资源优势,首次尝试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开展评估。

  市人大常委会委托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牵头组织, 由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多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组成专门团队,严格依照水污染防治法和条例规定的内容,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座谈、实地考察、数据统计分析、案例分析和历史比较等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评估。通过这种尝试,更好地回应社会各界对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作用和影响的期待,更客观地反映各级人民政府在贯彻实施该法律、法规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更有效地展现环境执法的效果,并结合执法检查组的调研情况,深入调查分析和发现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一步提出改善立法和法律实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