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9年 > 第5期 > 基层人大

让家(站)成为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的家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人大八角街工委在石景山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下,依托家(站)密切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规范家(站)建设、完善家(站)功能、发挥家(站)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以人大八角街工委家(站)为样本,运用SWOT分析法对深化家(站)建设作初步的分析。

  家(站)建设基本情况

  人大八角街工委家(站)是在区委、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指导下,按照“党建引领、落实责任、贴近选民、服务群众”的基本思路,从提高政治站位的角度明确家(站)定位,为辖区中心工作服务,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

  搭建家(站)活动平台。一是科学化布局。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按照“1+N”模式分层建“家”设“站”。“八角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于2010年8月17日挂牌成立,“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按照选区设立,于2011年12月揭牌。二是规范化建设。一方面是硬件的标准化,“家”中分为会议制度、座谈休闲两个区域,配备图书角、电子相册和各式家具,联络站配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是软件的规范化,制定家(站)工作制度和代表学习、活动、集体视察、述职等制度,规范家(站)联络工作流程。三是精细化管理。明确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家长”,挑选选区内沟通协调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社区书记担任“站长”。加强代表在家(站)的履职管理,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完善代表履职登记卡。

  检验家(站)活动成果。代表们在“人大代表之家”中接待选民、沟通协调,督促相关部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减少了社会矛盾压力,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人大街工委的延伸和有效补充,承载了最直接的无缝对接功能。8年来,杨南社区22、26号楼残疾人坡道的改建、地铁家园消防隐患消除、时代花园辖区马路移交、北京师范大学石景山附属幼儿园门前道路修建等一批群众房前屋后身边事得以有效解决,赢得了群众信任。在石景山区连续两年的“治乱疏解建高端”“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代表联络站成为协商议事的主战场,在社区违法建设拆除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有效推动重点工作的开展。

  优势、劣势和机遇、挑战

  Strengths(优势):基础扎实仍可深化。从成立至今,人大八角街工委家(站)共收集选民意见建议360余条,办成率达70%。家(站)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规范,经过8年的运转,家(站)实现了有地议事、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工作流程日趋规范,群众有困难愿意找代表,对代表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家(站)正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家、代表联系选民之家、了解社情民意之家、扶贫帮困之家、人大监督之家、展示代表风采之家。

  Weaknesses(劣势):清醒认识积极应对。一是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家(站)的运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缺乏制度的制约和规范,比如代表履职监督机制等。二是形式载体仍有待创新。有的社区离“家”比较远,选民到“家”有一定困难;有的“站”不在选民居住小区内,也不方便选民到联络站参加活动。三是基础保障还有不足。如场所比较局促,大部分代表联络站是设在居委会,鉴于社区用房紧张,多数联络站与其他功能间共用,代表联络站的活动场所受限问题,需要改善。

  Opportunities(机会):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一是时代机遇。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要实现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正使代表选民“连起来”、人大工作“强起来”,人大街工委作为最基层、最前线的人大工作机构,需要继续围绕人大工作职能,不断巩固、深化、提升,进一步建好“家”、设好“站”,搭建好代表履职平台。二是工作机遇。2017年,八角人大代表之家被推荐为市委党校“领导干部民主法治教育现场教学点”,完成了多批次现场教学任务。这既是对既往工作的肯定,也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两个机遇”的共同促进下,人大八角街工委将会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推动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Threats(挑战):正视挑战厘清短板。一是选民对家(站)的认知不足。部分选民对作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载体的家(站)知晓程度还不够广泛,有的不知道有“家”有“站”,有的对家(站)具体功能不清楚,有的不了解家(站)反映问题的流程,还有的将家(站)作为解决个人矛盾问题、倾诉感情的心理咨询室和情绪发泄的宣泄站。二是代表进家进站不均衡。少数代表进“家”进“站”少,甚至不愿意到家(站)中与选民见面,影响了家(站)作用的充分发挥。三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群众需求的多元化,也给工作带来挑战。家(站)所承接的工作日益增多,对于家(站)中问题处理流程的科学性、问题处理机制的流畅性等软件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大数据解决平安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解决环境建设等问题成为面临的课题。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通过SWOT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挑战。下一步人大八角街工委将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着力将家(站)建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的课堂、展现畅通民意和服务群众成效的窗口、代表依法履职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平台。加强家(站)平台建设,提升凝聚力。充分利用家(站)平台,开展代表培训活动,组织代表学习法律法规,协助代表熟悉人大工作规则和流程,不断提升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强化信息化手段,在“家”建立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微信、QQ等媒介,让选民足不出户,就能和家(站)中的代表进行沟通,扩展代表与群众的交流平台。

  丰富家(站)活动内涵,突出成效性。注重家(站)活动的广泛参与和形式多样,综合运用集中学习、代表选民“面对面”、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活动;多种形式加强对家(站)功能的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家(站),让更多群众带着实际问题进家(站),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家(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有效互动。

  健全家(站)运行机制,强化责任感。用活用好民情代理员制度,充分发挥民情代理员联络站的“信息员”、服务百姓的“监督员”、人大代表的“参谋员”作用,进一步拉近代表和选民的距离;完善考核监督机制,以规范工作制度、保障代表履职、务求活动实效为出发点,定期对家(站)的建设和活动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把人大代表活动考勤、履职承诺和履职记实制度作为评价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

  下一步,八角人大街工委将进一步把握好代表之家与代表联络站的关系,让家(站)运行更加流畅;把握好注重形式与深化内涵的关系,实现硬件软件双提升;把握好不断创新与彰显特色的关系,走出特色家(站)之路,让家(站)真正成为了解民情、听取民意的重要载体,成为反映民声、汇集民智的重要平台!

  (作者系石景山区人大代表、人大八角街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