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9年 > 第4期 > 代表风采

安丽娟:百姓能感受到的才是真情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晴朗的冬日,市十五届人代会二次会议召开在即。凛冽的寒风中,安丽娟代表早早地来到北京市会议中心做会前准备。对安丽娟来说,出席人代会,既像回家一样亲切,又充满了神圣的使命感。“我当选为人大代表已经22年了,如今已经是第五届了。听了历任市长20多次政府工作报告,我感觉变化很大,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政府步步推进、落实,我们感到暖心,有幸福感!”安丽娟在接受采访时说。

  “今年我特别关注老旧小区改造、便民服务商业点的连锁化、规范化和品质化,以及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问题。”为把百姓的呼声带到人代会上,安丽娟在会前深入走访调研。正是在调研和走访中,安丽娟听到了群众所感所呼,看到了群众所急所需。履职20年多来,围绕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安丽娟提出的议案近40件、建议330余条,涉及养老、儿童入园、交通拥堵、保障性住房、停车难、老旧小区改造、社会保障等诸多民生领域,其中有20多件被列入重点议案,所提的建议65%以上都得到了解决。安丽娟满怀热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人大代表的使命——听人民心声、替人民进言、为民做主、为人民尽职。

  情系民生,为百姓利益鼓与呼

  安丽娟说,当代表就要替百姓说话,维护百姓的利益。而市人大代表和首钢矿山街道党委书记的双重身份,赋予了她更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为了保障首都空气质量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首钢集团响应疏解号召,涉钢系统从北京搬迁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十多年来,从首钢新址到北京,带着基层群众的呼声,安丽娟的往返里程累计达到了25万公里。她保存着几十个笔记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担任代表以来提出的议案建议。这些议案建议,正是来自她作为基层干部和群众打交道的所见、所忧。

  作为来自基层的代表,安丽娟十分关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在走访中,安丽娟调查了居民看病费用和家庭开支情况,了解到全市还有47万残疾人和无业居民尚未纳入医保范围,她在人代会上提出了将全市47万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无业人员纳入医保范围的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市人大督办的重要建议,并纳入市政府为市民办实事的项目,最终推动实现了北京市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有居民反映新出生的婴儿要28天后才可以上医保,早产儿和患新生儿疾病的孩子无法充分享受医保政策,现行的“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的规定存在缝隙。安丽娟在第一时间提出了实现医保“无缝衔接”的建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高度重视,仅一个月时间就完善了相关政策,使孩子一出生就享受到医保待遇,真正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无缝衔接”。

  针对群众反映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安丽娟走访了街道下属的两所幼儿园,并分析了原因,一是收费标准低,许多国企补贴不起就不再开办幼儿园;二是政府投入太少,学前教育投入比例占教育投入不足3%。因此,她提出明确政府责任并增加资金投入、调整收费标准、规范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等三个建议。这些建议都被采纳,政府在办理中明确了增加投入、提高收费标准、培养教师和保育员等3个三年行动计划任务,从而极大地缓解了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除了教育、医疗等民生大事,安丽娟也关注社区居民的生活困难,她累计走访了1700多户社区贫困家庭,推动解决实际问题1000多件,提出涉及石景山区和首钢的建议80多条。针对首钢矿山驻矿企业员工下岗问题,她联络相关部门组织专场招聘会,最终使矿山社区40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为解决水泥厂家属区和金隅滨河园小区排水不畅问题,她与代表小组、政府相关部门现场调研,促成了金隅集团污水处理厂的建立;她领衔提出西部发展议案,推动解决了玉泉路至古城路路不平灯不亮、矿山龙山社区职工群众出行难、退休五七家属生活补助等三十多项民生问题。

  情系老人,积极建言献策

  自2005年起,安丽娟就格外关注社区老人养老问题。为了能全面深入了解情况,她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关于养老方面的调研30多次。为了更好地聆听老年人心声,她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十多年来的每个春节,安丽娟都是陪伴社区的老人一起度过的,除夕夜给孤寡老人送去水饺,陪着老人一起看春晚、唠家常,用真情温暖了老人们的心。他们把安丽娟当成亲闺女,有知心话总要和她说,有的孤寡老人举着吊针瓶要把他的房本和存折托付给她,有的老人即便坐着轮椅也要伸出双臂和她拥抱……“老人们不仅需要吃饱穿暖,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关怀和价值的肯定!也只有融入他们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老人们的心情和关切。”为此,安丽娟多次组织社区党员来到密云区溪翁庄镇、石景山区和悦家养老院和民族敬老院等慰问老人,有时一住就是几天时间,为老人们带去精心编排的节目,和老人们一起包水饺、唠家常,并真诚地感谢老人们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和牺牲,给他们带去了感动和精神的慰藉,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关怀。在与老人的接触中,安丽娟了解到了这些老人的实际困难。针对空巢老人病在家中无人照顾的现象,她提出了“抓紧对全市老年人进行全面调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维护合法权益”的议案;针对养老机构供不应求、中心城一床难求,一些中低收入的退休职工排不上队的问题,她提出“积极发展为老年服务的社会化行业”的建议;针对失能半失能人员家庭护理难以支撑的问题,她提出了“加快建设护理型养老和老人病医院”的建议……20多年来,她提出的有关养老问题的建议涉及养老机构设置、失能老人生活保障、老人养护补贴等方方面面,并认真参与督促建议的办理。

  “北京市人口呈现老龄化程度高及增长快的特点。现在全市有330万60岁以上的老人,有将近5万多名重失能的老人在养老机构里生活。”在年初的人代会上,养老依然是安丽娟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失能老人就医不便的现状,她建议对口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到养老机构进行诊疗、开药,为失能老人就诊减少障碍。同时建议政府考虑用政策引导养老机构建立医务站,引导医养结合的医务站向专业化、职业化方面完善、推进。

  守护家园,把法治工作送入百姓家

  社区的和谐稳定是居民们安居乐业的保障。为了维护社区良好的治安秩序,安丽娟提出“把预防犯罪工作送进居民楼”。她与居委会干部制作了预防犯罪宣传画、反腐败名言警句等宣传海报,贴到居民楼楼道;在社区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播放预防犯罪宣传片和经典案例改编的微电影,以警示社区居民遵纪守法、远离犯罪;组织法治主题文艺演出,把廉洁教育和经典案例融入歌舞小品,让群众在观看节目中了解法律、增长知识、受到教育;居委会还组织开展了主题为“让家庭远离腐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把孩子组织起来,开展访贫问苦活动,通过孩子将廉洁的观念带到家庭,效果良好。安丽娟深有体会地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效果很好,让群众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受到教育。”

  安丽娟也特别重视社区内有服刑人员的家庭,积极做好亲属工作。“家庭成员犯罪,家庭因此受影响。有的经济来源没有了,感情支柱没有了,精神上就容易出问题,我们应该主动做工作,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为此,安丽娟和居委会干部建立了《判刑、刑中、刑满人员亲属“三必访”》等工作制度,通过上门做工作,及时化解服刑人员家属的顾虑和压力,努力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多年来,安丽娟将司法宣传和服务延伸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她组织法律咨询,接待居民800多人次,指导参与调解106起民事纠纷,将500多个家庭纠纷、邻里矛盾、诉讼案件化解在社区,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委,真正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20多年来,安丽娟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舍小家,顾大家,把身心交给人民,真心实意为大家服务,与居民共渡难关。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周折奔波,安丽娟把苦和难留给自己,把笑脸和关怀送给百姓,用汗水和热血、爱心和奉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孝星榜样、北京市社会领域党务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社会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她说:“为百姓办事我心里才踏实,百姓能感受到的才是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