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8年 > 第12期 > 特别关注

弘扬宪法精神 做宪法实施的践行者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今年亲历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宪法修正案的审议,更加深刻领会了宪法的核心要义,增强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宪法的历次修改,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表明,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可以说,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为保障法制统一、维护宪法权威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有助于解决束缚法治建设的瓶颈问题,为深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强大动力。合宪性审查制度的目的在于一旦出现违宪行为,能够及时纠正,以保证宪法的全面有效实施,进一步保证中央令行禁止,保障宪法法律正确有效实施,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和权威,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在宪法监督与实施方面,今年的宪法修正案体现了新进展、提出了新举措。其中,成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开展合宪性审查工作,对建立立法与宪法监督职能综合协调、整体推进机制将产生积极影响。而监察委员会入宪,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部署,为监察法的制定提供了宪法依据和保障。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要更加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践行宪法的议案建议,做宪法的坚定捍卫者、忠实践行者和积极宣传者,以实际行动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加强宪法教育、普及宪法知识至关重要,好的宪法普及教育工作可以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宪法作为根本大法,要从小培养青少年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增强全社会的宪法观念。同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运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和事例,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作为法律工作者,要结合宪法精神和法律实践,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好宪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