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8年 > 第12期 > 特别报道

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共有15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2位列席代表发表了意见建议。

  关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成燕红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落实力度,突出北京科创中心的特点,把“高精尖”的产业结构真正调整到位、落实到位。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规划执行落实的督促检查力度,把“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做深做透,大力推动“高精尖”产业和项目落地,提高质量和效益。张闽委员建议,要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打造“旗舰型”“航母型”高精尖企业。郭文杰委员建议,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培育更多科技创新转化机构和人才,把市场和技术要素完美整合,更好地培育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明确全社会研发占比的具体数值目标,切实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关于吸引和培育人才。冯培委员建议,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高端人才、海外人才的聚集和引进力度。伍义林委员认为,北京是人才中心、科创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管理改革中,应该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关于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张东宁委员建议,加大拆违后现场清理力度。李俊丰代表建议,要坚持疏解整治与提升同步推进,系统考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减法”和“加法”,在拆违过程中要做到“拆一处、清一处”,加大拆违产生垃圾的清运消纳投入力度,保持好市容市貌。要做好腾退土地资源再开发利用的统筹和规划,在“留白增绿”的同时,利用腾退出的空间为养护工人提供休息的地方。

  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刘云广秘书长建议,要加大对郊区公共服务支持力度,解决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问题。通过进一步加强市级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刘振东委员建议,在注重高精尖、三城一区的同时,也要关注传统产业,在规划经济发展时,也应考虑农村就业问题,对于无污染、有税收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

  关于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周开让委员建议,城市治理工作要兼顾“面子”和“里子”,既要管理好大街区,也要治理好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既要注重在细微处下工夫,也要着力在便民上见成效,把各种力量整合起来,把城市精细化管理做得更好。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要突出人的因素,让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够自觉遵守,人人都能从精细化的管理中得到一些实惠。郭文杰委员提出,在城市管理中要注重街区整理的概念,按照每个街区逐项梳理,提高整个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张东宁委员认为,要对标国际一流,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提高北京城市管理的前瞻性和科学化水平。要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统筹,确保城市运转、管控和服务都在科学、依法的轨道上高效运行。许传玺委员建议,把加强法治化的目标进行具体和细化,制定一些定量或定性的指标。

  关于民生保障。陶庆华委员建议,要抓好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管理,提高市民参与的便利度和积极性,强化垃圾运输、消纳部门的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让市民能够感受到成效。张东宁委员建议,要尽快规划建设停车场地或停车楼,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调动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解决停车场地的问题。伍义林委员提出,评估工作要考虑老百姓的获得感。赵卫东委员提出,“十三五”规划部分指标调整方案中用的是登记失业率的表述,建议把登记失业率改成调查失业率。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陶庆华委员建议,要为企业提供普惠的政策集成,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打通政策落地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针对企业遇到的瓶颈问题,依法依规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特别是解决产业化用地问题,落实好一企一策常态化“服务包”制度。孙杰委员提出,优化营商环境要提高管理和服务的精准度,着力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此外,卫爱民代表认为,做好“十三五”中期评估工作,要有大局观,要从首都的战略定位来审议报告,坚定不移地以改革的思维和改革的办法,紧紧把握市民所思所想,紧紧依靠法治手段,研究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