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新时期本市侨务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侨务工作报告”),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发表了意见建议。
大家认为,侨务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近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与为侨服务有机统一,国内与国外侨务工作协同推进,涵养与运用侨务资源相辅相成,依法维护海内外侨胞合法权益,积极回应广大侨胞新期待,推动侨务工作不断创新,得到了海内外侨胞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同。
委员代表们普遍关注如何更好地联系和团结海外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更好地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提升为侨服务水平,画好最大同心圆。这也是本市侨务工作今后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深化对侨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刘军代表认为,要进一步加深对侨务工作特殊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对侨务工作的认识。二是提高北京对侨资、侨智的吸引力。特别要注重情感上的吸引,让其充分了解北京,同时为其提供更为便利、精准、热情、周到的服务。三是要树立中国地域上的华侨华人都可以为首都所用的思想认识。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为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孙杰委员、周开让委员认为,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首都大统战格局下的侨务工作。现在21个政府相关部门有联席会的机制,另外还有一个“5+1”的协同工作机制,根据本次机构改革,应尽快明确工作职责。在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快构造侨务工作体制机制。建议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依法维护华侨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在法律和服务管理上有一些突破,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更加扎实、更加系统推动侨务工作。
孙杰委员、陶庆华委员、刘军代表建议,进一步凝聚侨界的智力资源、人才资源,发挥侨务特殊资源作用,动员侨界资源与北京城市发展需求进一步对接,为国家重大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陶庆华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完善侨务工作机制,解决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加强城市副中心和郊区侨务工作力量的配备;要摸清我市侨眷规模、结构等的底数,把握侨情最新发展变化。
李静委员建议,参考北京物价水平提高老归侨临时生活补贴标准。齐清代表建议,建立健全侨务工作的服务工作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同时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大联系侨界人士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工作力度。
加强侨务法治建设,依法保护广大侨胞合法权益。孙杰委员建议,要加快推进北京市华侨权益保护立法工作。华侨权益保护立法工作已列入五年规划,希望有关部门抓紧做好立法的基础工作。辛崇阳委员认为,要根据侨法和北京市的实施条例,进一步加大归侨侨眷国民待遇的落实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