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石景山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李文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党的十九大提出,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在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和中共石景山区委领导下,石景山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强化“代表机关”建设为目标,健全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机制,完善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动员和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全面和有深度地了解民情民意上下功夫,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石景山区高端绿色发展上下功夫,确保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充分表达,依法有序进入国家机关的决策和工作,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接地气、连民心”。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正确方向
本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区委领导下,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主要关注哪些问题?
李文起: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人大工作放到全区大局中谋划和推进。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始终。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区委报告全年、半年及季度工作情况,主动将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向区委请示报告,认真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并及时报告落实情况,保证区委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区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对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作出部署安排,纳入区委改革任务统筹推进、重点保障。
第二,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区委“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有关决策部署,按照区委对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在我区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力军主渠道作用”等要求,坚持以“一线”的理念、“一线”的状态、“一线”的水平,推动石景山区建设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
第三,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区委领导下,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贯彻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和“代表机关”优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汇集民情民意民智中的重要作用,人大工作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促进代表履职水平不断提高
本刊:本届以来,石景山区人大常委会在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方面,有哪些创新探索?
李文起:本届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按照代表法有关“优先执行代表职务”的要求,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发出了“优先执行代表职务,全员参加联系选民活动”的号召,多措并举,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
一是充分发挥人大街工委及“家站”作用。2010年,区人大常委会落实区委三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筹划建立“家站”。2015年,区委转发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提出“以各街道设立‘ 人大代表之家’、各选区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健全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工作机制,夯实代表联系群众的组织基础”。本届以来,“家站”建设完成有制度、有办法、有平台、有载体“四有目标”,完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代表听取群众意见等“七项功能”,实现硬件建设标准化、软件建设制度化、代表活动常态化。2017年和今年上半年,300余位区人大代表通过全区9个“代表之家”及82个“代表联络站”,面对面听取和收集了4100余位群众提出的1143条意见和建议, 经人大街工委梳理、分析、整合,交区政府、街道和职能部门研究处理。
二是充分发挥人大专门委员会和专业代表小组作用。在区委领导下,本届区人大设立了法制、财政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四个专门委员会及五个专业代表小组,协助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工作,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执行职务提供组织保障。2017年,各专委会和代表小组共组织807人次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活动103次,提出意见建议536条,夯实常委会各项工作民意基础。
三是充分做好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工作。修订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每人分别联系四五位常委会委员、20余位人大代表,走访、了解代表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争取代表所在单位对代表履职的支持。强化代表学习培训,常委会每季度举办一次代表集中学习,各街工委根据实际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学习活动,提高代表政治站位、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和专委会工作参与,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和专委会会议,组织代表参加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活动。
四是切实加强代表履职监督。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实行“一代表一档案”,确定专人负责履职档案的管理工作。健全代表述职机制,明确每年回原选区述职的区人大代表比例要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指导人大街工委有计划地安排和保障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2017年,80余位区人大代表回原选区进行了述职,主动接受选民监督。
本刊:在街道、选区层面完善代表联络机构建设,对代表履职起到哪些作用?
李文起:一是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不断拓宽。有的街道借助信息平台和微信群,第一时间向代表通报区委、区政府重要会议精神,以及街道重要活动。有的邀请代表列席街道党工委会议,便于代表了解地区工作。二是代表联系选民方式更加灵活。针对群众忙闲时间不同,参加社区公共事务积极性不同等特点,各“家站”探索“电话互访”、参与接访、日常走访等灵活形式,便于代表更广泛联系群众,探索“坐堂接诊”“主动出诊”,便于代表更全面了解问题。三是代表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家站”组织下,代表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行、社会治理、民生工作进行深入视察调研,提出建议的质量不断提高。四是代表推动问题解决的能力不断提升。对街道层面难以协调解决的公共事务和民生难题,代表通过提出议案、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将问题反映给区政府及职能部门研究处理。对非公共事务或不具备条件解决的,向群众讲明原因,获得理解。五是代表履职与社区建设、社会治理相融合。通过“家站”有序组织,代表积极参与街道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社区“老街坊”协商民主议事等工作。
本刊:区人大常委会在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方面有哪些新探索?
李文起:本届以来,区人大代表走访选区、深入调研,提出代表建议313件,85%以上关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区人大常委会修订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办法,构建“交办高规格、承办强责任、督办求实效”的工作格局,进行统筹督办、分类督办、重点督办、跟踪督办,将同意公开的代表建议和办理情况在石景山信息网上公开。针对需要逐年解决的建议、承办单位承诺解决而没有落实到位的建议,进行重点跟踪督办。区政府建立了主管区领导领衔、承办部门主要领导直接办理的责任制,确保代表建议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区人民检察院与区人大专委会建立了联动跟踪督办工作机制,形成督办合力。
提高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质量,民意民智得到充分体现
本刊: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开好县乡人大会议,提出健全议事规则、创新议事形式、完善审议程序、充实会议内容等要求。在提高区人代会会议质量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文起:今年1月召开的区
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有多个“首次”。首次由区人大财经委初审计划预算草案。做到启动时间早、意见吸收早,计划报告作了19 处修改,预算报告作了21处修改。突出技术性审查、为大会服务,督促发改部门首次提供计划草案说明,详细描述各项指标的测算依据,以及与“十三五”规划衔接情况、“城六区”指标任务横向比较情况。督促财政部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预算草案进行解读,对专业术语进行说明,让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听得懂、审得清,为大会审查奠定坚实基础。
首次将议案交人大专委会审议。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大会主席团审查确立5项议案,交区政府办理,其中3项由区人大常委会审议,2项由区人大城建环保委审议。
另外,在会议期间组织了询问活动,分经济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管理、政法社会治安、教文卫体宣四大领域,由“一府两院”分管区领导领衔,54个单位“一把手”及其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场,接受代表询问。
本刊:在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文起:一是将议案办理与监督工作相结合。去年,在加快推进我区景观提升工程、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议案办理中,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相关专项工作报告,确保议案办理有力度、见实效。区政府实施“西绿东引”、精品街区景观提升等工程,推动城市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以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深化专题询问。2015年,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专题询问暂行办法,首次开展了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询问。经过几年实践,专题询问常态化,重要议题逢审必问。专题询问形成的意见建议作为常委会审议意见处理,对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今年,我们修订完善暂行办法,明确常委会主任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托人大专委会组织专题询问。本届以来,结合议题审议,先后对居家养老服务、居住区管理、交通环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精品街建设、高精尖产业发展、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公共厕所建设、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食品安全、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
三是发挥法律顾问作用。聘请4位律师作为区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出台聘用法律顾问制度,把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道必经工作程序固定下来,提高人大工作法治化水平。
本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您看来,怎样在人大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文起:一是议题选定要“连民心”。今年常委会各项议题中,无论是“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推进老旧小区高端提升”等5项代表议案,还是《食品安全法》《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执法检查,以及听取和审议有关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等15个专项工作报告,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二是调查研究要“接地气”。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组织百余人次市、区人大代表开展了20余次专项调研和视察活动,了解基层群众新的需求和意见建议,“原汁原味”向区政府反馈。三是要凝聚合力“求实效”。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持续推动学前教育、居家养老工作。今年,全区新设公办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1710个,为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险,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启动首批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