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预算法》《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财经委员会每年在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前,对市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财政部门根据初步审查意见,对决算草案的编制及报告进行修改,并反馈研究处理的情况。最后,财经委员会形成对市级决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为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决算草案提供参考。同时,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常委会要听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为协助常委会审议好这些报告,财经委员会要提前召开会议审议相关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6月19日至20日以及7月5日至6日,财经委员会分别召开第三次、第四次会议。先后听取了市财政局关于北京市2017年市级决算草案及报告、市审计局关于2017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北京市2018年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等;讨论通过了财经委员会关于决算的初步审查意见、审查结果报告,以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工作都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开展的,被称为"规定动作"。针对这些"规定动作",新一届财经委员会结合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做了新的改进,以求不断完善人大对计划、预决算的监督,更好地发挥人大工作的建设性、保障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体现"主动、担当、精准、有效"的工作理念。
做细做实会前准备,为委员会履职奠定坚实基础
在财经委员会听取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前,工作机构赴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提前了解相关情况,是财经委员会工作机构的一项工作惯例。今年,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机构听取情况的质量和效率,开展了再提前一步的前期调研。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对于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和计划执行情况的基本判断,并提出了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加强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统筹、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对区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实施效果等初步意见和建议。
以往,委员、代表们对于在会前提前看到会议材料,充分了解相关内容,提出过多次意见和建议。然而受时间、报批程序等因素的限制,政府部门落实相关建议存在较大困难,解决效果不够理想。本届以来,委员会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工作机构落实委员意见,在此方面着力加以改进。经与政府有关部门反复沟通,优化工作安排和会议日程,这两次会议实现了将相关会议材料在会前提前发送,为委员、代表有更充裕的时间阅读会议材料,更好地作会议审议,提供了便利条件。
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精准发力开展人大财经监督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内外部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我市的工作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深度调整中,获得了发展质量效益的不断提升。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委员和代表们的充分肯定。同时,结合听取财经委的报告,委员、顾问和代表们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确保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市当前经济形势总体情况不错,但是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做好严密的监控分析,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措施摆得实一点。要认真研究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结构性问题。比如,对于总部经济,在总趋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加大科技支撑的动能转换。再如,在构建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要研究企业成长性,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有针对性地予以政策优惠和信贷措施等,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要密切监控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加强预算管理与监督。从上半年预算执行看,有些预算支出比较缓慢,建议财政部门加强分析。比如,"农林水"上半年投入很多,为什么支出呈现负增长?另外,在教育、科技、交通等领域,要加强结构性分析,夯实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基础,保证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能够落实,切实提高"两重"的执行效果。从决算情况看,要强化预算约束,降低预决算的差异率。要重视教育、养老问题,比如,去年的重点支出养老资金没有完成,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三是要加快完善财政支出的政策体系,继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在减税降费上做文章。要研究落实中央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将财政支出政策作为绩效评价的重点,不断强化我们绩效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注重计划和规划衔接,为做好"十三五"中期评估打下基础
为协助做好11月份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的工作,此次财经委员会安排听取了市科委关于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市金融局关于金融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按照主任会议通过的工作方案,财经委员会还将继续选取重点专项规划,听取实施情况的报告。
委员和代表们认为,听取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做法值得肯定。这不仅是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在选题上,也紧密围绕今年两会上确定的"三大攻坚战"。在总结规划实施取得成绩的同时,代表们也指出北京金融发展的新动能有待培育、金融助推首都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有待加强等问题,并对做好国内债券市场、立足北京、服务全国,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金融领域政策新高地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