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8年 > 第6期 > 特别报道

让孩子们好入园、入好园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15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4位列席代表发言。

  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施颖秀代表提出,企业很多职工面临着孩子教育难题,普惠性幼儿园难进,高端园又上不起,建议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黄一品代表建议,多建一些普惠的、低价位的幼儿园。王岩委员建议精准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情况的学前教育供需问题,并精确解决。李其军委员建议,摸清学前教育设施规划落实情况,查清房地产开发中该建园、未建园和建后挪用的情况,加强幼儿园用地的监督和保障。吕和顺委员建议,在补短板的过程中,将幼儿园的布局与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结合起来,不同区域的幼儿园配置应根据人口疏解、土地腾退等情况精细化设计,动态调整。冯培委员建议,核心区在疏解腾退过程中,应适当考虑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比例,既要留白增绿,也要考虑幼儿入园问题。

  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杨凤一委员认为,应重点关注办园标准、收费标准、财政补贴“三统一”等普惠政策的贯彻执行,保障公办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同等保障待遇。王岩委员建议,建立社会资源办学前教育的渠道,对于腾退土地使用、办园资质、证照手续办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要重点解决。赵丽君委员建议,政府要像支持公益、民办和社会办园一样支持农村幼儿园。陈子云委员建议,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让有意愿参与学前教育的主体能够充分参与。

  丛骆骆委员建议,充分利用腾退空间开办幼儿园,有些无证幼儿园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比较好,但由于房屋性质或消防安全等原因无法办理相关证件,政府应集中研究、统一制定政策,根据市场和实际需求调整土地和房屋性质,用于幼儿园建设。安丽娟代表建议,生均补贴标准与GDP增长挂钩逐年调整,学前教育用地以及幼儿在社区活动场所应有规划,对软硬件标准都够,只是因为房屋性质等问题不能审批的无证园,政府应想办法解决。

  加强幼小衔接。李静委员提出,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管是学前教育,还是小学、中学、大学,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脉络,有一个比较好的衔接。要真正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让孩子阳光灿烂,明德友爱,心态健康,保障保育质量。马辛委员认为,应该把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应该懂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如何培育幼儿的健康心理。冯培委员认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要有一定的衔接性。要强化幼儿园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保证能与小学课程体系形成有机衔接。许传玺委员建议,政府在幼小衔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教育理念、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及时做出有效调整。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李伟主任提出,一是坚持实事求是,考虑教师的学历和保育质量之间是不是必然关系?能不能把学历标准稍微降下来?二是转变督学制度的出发点,将督学变成指导员,由资深的老教师担任,更加注重支持、帮助和辅导教师,到每个幼儿园教学点巡视,不单纯是挑问题,更重要的是了解存在的困难,督导教师解决问题、解决困难,同时对他们进行业务上的辅导、经验上的传授、心理上的疏导。三是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公办教师、民办园模式。一个园里有三五位骨干教师由教育部门直接管理,保证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加强正面宣传,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荣誉感。

  江泽平委员建议,确定合理的师生比例,民办园比例不要太高。杨凤一委员认为,应保障学前教育教师的权益,提高其社会地位,营造尊重和重视学前教育教师的社会氛围。申玉荣代表提出,我们需要大量热爱孩子、师德高尚、有专业能力的教师支撑我们的学前教育发展。要改革教师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培训质量。陈子云委员建议,加大教师工资的保障力度,倡导尊师重教,提高教师的职业稳定性,让教师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媒体应该多报道一些优秀教师,让教师可以全身心地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赵丽君委员建议,设立薪酬指导价,让学前教育教师的薪酬接近中小学教师水平。王红委员、安丽娟代表建议,解决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较低的问题,缩小政府办园、企业办园、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差距。

  建设和管理并重。吕和顺委员认为,学前教育应建管分开,做到“建管有标准,保教有监管”。郭文杰委员提出,建设很重要,管理也很重要,应当建管并重。建议规范幼儿园收费标准,既减少额外收费,又保证教育质量不降低。陈子云委员建议,在加强应急演练和完善应急预案之外,还要提升幼儿园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及与媒体有效沟通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马辛委员认为,应重视幼儿园舆情监测,出现问题及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