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 吕亚南
4月14日至15日,全市代表工作座谈会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进一步推动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深化“两个联系”,积极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代表履职服务保障的规范化水平。
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家法室主任童卫东作新修改的代表法专题讲座,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负责同志对《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代表工作计划》及相关工作安排作了详细通报和解读。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一府一委两院”以及各区人大常委会、北京卫戍区政治工作部有关负责同志参会,共同为推动全市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密切国家机关同代表的联系
做实立法监督工作。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办在营商环境、自动驾驶等立法中组织代表实地调研企业,将市场主体诉求转化为修法建议;创新预算审查监督模式,通过“年审+季审”联动和绩效评估,结合“人大代表绩效监督工作室”,提升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组织不同领域代表小组,分别参与民办教育促进、非遗保护、院前急救等立法监督调研,推动工作成果贴近民生。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办将以“万名代表走基层”为抓手,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调研,协助开展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执法检查。
做细议案建议办理。财经办以绩效监督为抓手,组织代表评估313个预算项目,采纳721条建议并应用于评估评价报告,成为完善财政支出政策的重要参考。教科文卫办建立“问题+建议清单”,通过办前问需、办中协商、办后问效,实现人工智能领域16件建议100%满意办结。民宗侨外办强化闭环管理,会前提供资料支撑、会中邀请代表参与调研、会后通报进展,推动建议督办与立法、监督工作有机结合。
代表所盼转化为“政有所为”。市政府创新构建“市长交办、副市长领办、局级领导牵头办”三级督办机制,将代表建议办理深度融入部门业务规划与推进链条,首次在省级层面实现人代会闭幕前对代表意见建议“全量快速回应”。市高院拓展监督深度,制定法院代表委员联络工作规划,制定关于建立北京法院与代表家站联动共建机制的工作方案,打通代表监督法院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市检察院聚焦精准联络,打造“菜单式+定制式+专题式”三位一体服务品牌,常态化邀请代表参与首都检察恳谈会等,让代表深度感知检察履职脉搏,助力法律监督与民意诉求同频共振。
深化基层民主实践平台建设
各区人大立足新时代代表工作新要求,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平台赋能为支撑、实践融合为抓手,在深耕民声、赋能履职、提质增效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实践路径。
机制创新引领履职效能提升。海淀区以“三步走”思路推动家站建设迭代升级,通过“全覆盖建家站—提质升级—特色品牌”层层推进,打造“一街一镇一特色”品牌建家站,建设出一批特色阵地。石景山区探索“代表+法官”联系选民机制,在社区设立普法驿站,以“法官说法、代表说理”化解基层矛盾,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诉前。平谷区创新“民情直通、民事联办”机制,依托“家站格群”实现民意直通基层,通过“人大机关+人民群众+人大代表+职能部门”四方会商,将民生诉求转化为政府实事项目,助力全区接诉即办和信访调解。
平台赋能激发履职新动力。石景山区打造“一家一特色”家站品牌,形成“家、站、点”立体化履职网络,推动“街道建家、选区设站、站上有点”基层代表联络平台体系做深做实。通州区构建全链条履职平台,推动家站“硬件升级、软件提质”,开发线上管理系统实现履职档案数字化,同步深化“三个闭环”机制,从民意收集到成果反馈全程可溯,确保“问政问需”走深走实。大兴区以信息化破题,各镇街开发“指尖履职”APP、政务“晓屋”等线上平台,实现民意“码上提”、建议“云端办”,推动基层治理成本不断降低。
实践融合书写为民新答卷。海淀区教育代表小组联袂卫生、法律领域代表,跨域破解学生心理健康、校园食品安全等复合型难题,形成联组调研报告12份,推动政策优化20余项,彰显专业履职的叠加效应。石景山区将家站向科技园区延伸,在中础大厦等地建立企业联络点,精准对接融资、人才需求,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探索家站与“接诉即办”深度融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议办成率创历史新高。通州区锚定副中心建设,组织代表深度参与千亿项目问政、控规实施监督,推动站城融合、智慧城市等重大项目落地,文旅产业监督促成大运河5A景区提质升级。平谷区推动代表化身“网格邻居”,驻行业、进群体,两年内收集建议2700余条,推动村级卫生室优化、山区就医转诊等20项共性难题解决。
高质量贯彻实施代表法
代表法是规范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的基本法律。2025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代表法的决定,自2025年3月12日起施行。这是代表法制定以来的第四次修改。
“此次修法,总的来说,就是围绕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这条主线。”童卫东在专题讲座上说。讲座围绕“修改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修改的总体要求、遵循的原则和工作过程”“修改的主要内容”等核心内容,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解读。“过去大家认为代表主要是跟人大有关系,加强国家机关同代表的联系,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大常委会要密切同代表的联系。这次明确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也要加强同代表的联系,作出重大决策、开展重要工作时,要重视人大代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