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张樾 何金平 李雅倩
在石景山区鲁谷街道万达广场6层的党群服务中心,有一个基本覆盖银河商务圈的“人大代表联系点”:可以随时座谈的会议室、伫立着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红色立牌、“坐班”人大代表的个人简介……这个联系点成立于2024年7月,成立之时鲁谷地区25位区人大代表中,13位来自辖区企业。正是由于人大代表不少来自企业,来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也是企业,代表们得以更有针对性地聚民意、解民忧。
1家+9站+1点,“家站点”三级体系的建立,为鲁谷地区人大“赋能”提供了更多鲜活实践。4月18日,一场代表履职分享圆桌会议在这里举行。参与分享的市区人大代表中既有思考“怎么让代表讲好故事”的联络站站长,有“再小诉求也当回事儿”的“大姐”代表,也有“从教育到看到更多民生事”的教师代表、定期记录履职心得来“自我革新”的连任代表……其中,还有一位一年进站12次的“全勤代表”——来自鲁谷商会的曹世民,而他也经常来到“人大代表联系点”里“坐班”,他说:“代表身份和社会身份的融合,让我在履职中形成了1+1>2的效果!”
推动代表家站向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区和商务楼宇延伸,是石景山区人大将区域特色与代表所长、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紧密结合的积极探索。这样的“点”,还设在了中础大厦和郎园PARK。以鲁谷“人大代表联系点”为例,联络点坐落在企业密集区域的商务楼宇中,代表们更能围绕企业所需及时回应诉求,这恰是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走进鲁谷,看澎湃活力——
以“家”为中心敢为能为让“民意连心桥”宽又阔
作为“家站点”三级体系中最具集体凝聚力的平台,鲁谷人大代表之家在“建”上下功夫,在“用”上出特色,积极保障代表做好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的“宣传员”,更主动向前,为代表们“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开枝散叶做足支撑。
高标准“建”家,强化功能提升。走进鲁谷人大代表之家,“代表之家”“学习空间”“服务发展”“代表之声”四个分区,让“家”更具特色、功能分明。“代表之家”分区里工作制度“上墙”话出“家规”,代表履职风采的版块亮出了“家风”。“学习空间”将帮助代表提高政治素质和扩大学习视野充分结合,还配备了VR学习体验机等“高科技”。在“服务发展”分区展示着街道近年来所形成的一系列特色品牌,为代表助力地区发展提供了履职“锚点”。依托北京“视听小站”鲁谷站,“代表之声”分区为代表提供了一个集5G、互联网、光电、媒体等视听优势资源为一体的专业录音区、直播室,让代表故事有了更多展示方式。
聚重点“用”家,热议群众关心事。走进代表之家,这里还是一个代表们“握指成拳”的地方。围绕品质社区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回迁地区治理等重要民生实事,人大街工委依托代表之家,组织代表们看现场、提问题,成为地区发展的“监督员”。聚焦政策落地见效,围绕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城市更新条例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规落实情况,代表们通过座谈会、选民见面会等形式和群众“拉家常”,征集意见超过500人次,本届以来代表们提出建议已近60份。
谈起“家”里的事,民生始终是牵挂。小小车位关系着人居品质的提升,停车收费管理是鲁谷街道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的重要课题。2024年,鲁谷街道参照经验,推动11个小区实现了停车管理的规范化。可复制的“经验”,来源于一个产权单位多达130余个的“70岁”老小区——永乐西小区。
作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双向奔赴”的桥梁,在停车“乱码变有序”的过程中,“家”的议事平台作用持续发挥,代表们以这件群众操心烦心的事为切口深入履职。人大代表梁汉提出“五个一”的工作方法,为推进停车收费管理打开工作思路;人大代表曹珊珊作为来自永乐西的社区工作者,用群众工作经验“穿针引线”,争取理解与支持……经过多方持续努力,永乐西小区实现了物业选聘、停车管理、共管账户建立三通过,啃下了停车难的“硬骨头”。经验的“复制”让来自代表之家的“智慧”惠及了更多群众,也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诠释。
以“站”为延伸“小小联络站”有了大作为
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最为主要的阵地,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为基础的单元。石景山区人大鲁谷街工委将9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连点成线、拓线成面,推动代表履职与发挥自身所长有益结合,让“星星点点”的“站”,凝聚成了代表为民办实事的“一团火”。
“持续追问”,让“小事”变“益事”。垃圾分类是关系群众生活的“关键小事”。鲁谷街道是石景山区第一批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的街道,不少代表既关心改造进度,更主动“提问”促进度。在一次“月进站”活动中,李丽代表关注到社区门口垃圾桶经常满冒,进一步了解后她发现,在社区周边,有向外出租的楼宇,这些楼宇出入口未设置垃圾桶站,不少租户为节省时间经常把垃圾直接丢到路侧垃圾桶。在代表的关心下,通过协调街道与物业企业,周边楼宇增设了垃圾桶,之后,垃圾桶的使用状况也成为了李丽代表时常关心、经常“追问”的话题。得益于代表的“紧追不放”,这个“小举动”既解决了社区居民的困扰,也方便了商务楼宇内的租户。
“代表出招”,让“烦心”变“安心”。在代表联络站,从社区里的烦心事到“一老一小”的关键事,代表们收集了不少居民生活里的“痛点”,更以主动担当诠释出“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当了解到居民关于308路公交站点距离社区太远的困扰后,代表积极“奔走”,打通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老年人就餐是社区适老惠老的重要方面,有代表积极推动所在企业“员工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变,还有代表推动打造“云厨房”,满足居民就餐需求。青少年成长关乎祖国未来,代表们更积极“护航”,来自学校的代表为孩子们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有代表推动建立“社区楼宇青联会”,搭建起“红领巾成长营”……
以“点”为补充推动人大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智聚力
“人大代表联系点”坐落的万达广场,正是企业密集的“商圈”,自挂牌以来,结合站点建设,代表们的“专业优势”赋能“专业领域”,把企业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展示出更加可感可知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站式”服务。鲁谷“人大代表联系点”功能齐全首先得益于选址——它所在的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近千平米,八大分区的多功能空间能够为企业提供党员教育、品牌路演等多种具有针对性的供给式服务,不少企业都是这里的“老用户”。“有为”离不开定位“准”:驻“点”的人大代表大多来自企业,更知企业“痛点”。在代表们的积极协调下,“人大代表联系点”推动实现了政务服务“触手可及”——相关部门定期现场办公,开展政策解读、问题咨询;常态化开展经济、安全、人才、法律咨询“四送”服务,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
“全链条”凝聚。“点”内资料齐备、书籍丰富,方便代表时刻学习赋能。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色直播间”增设的“代表之声”栏目,代表们在将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给人民群众的过程中,有了更为高效便捷的渠道。这里也是鲁谷街道品牌项目“商务楼宇党校”的主课堂,代表们还积极动员所在单位党员干部参加培训,推动提高地区企业员工整体素养。通过畅通“学习—宣贯—动员”的链条,人大代表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凝聚人民群众力量上发挥出更大作用。
“联动式”发展。近年来,鲁谷街道打造了“城市主理人”品牌,激发起辖区内企业、居民参与共治共建的热情。聚焦地区发展,进“点”的代表们积极展现担当作为,把代表履职和“城市主理人”品牌建设结合起来,在推动地区项目合作、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发挥出重要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个人专长,来自商会的人大代表瞄准招商引资,积极配合街道的招商稳企工作,以实际行动吸引更多经营主体到鲁谷落户安家;来自银行业的人大代表,推动所在单位与代表联络站联动发力,成立“居民权益保护联盟”,进行常态化金融教育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知识普及,提高了居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是推动“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高度契合的桥梁纽带。随着“家站点”体系逐渐走向成熟,鲁谷地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愈加畅通。“‘家站点’是代表们听民意聚民智的平台,也是我们服务代表履好职、尽好责的平台。”鲁谷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育忠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未来,鲁谷将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在每一次活动之中,让人大代表听到真切的群众心声、提出更多高质量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