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5年 > 第4期 > 会议报道

厚植人民情怀 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代表建议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张瑶瑶 林翔

  2025年3月26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2025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全市2025年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意见指出,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946件。经认真梳理分析,这些建议中,938件涉及本市105个单位职能,依法交由相关单位研究办理。其中,交市人大常委会机关11件,市人民政府853件,市高级人民法院20件,市人民检察院9件,本市其他机关和组织45件。另外,还有8件涉及中央单位职权,交由3个中央垂直管理单位研究办理。

  代表建议紧扣首都发展大局聚焦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利,是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提出946件代表建议。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城乡建设、托育服务……这些建议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社会关切民生福祉,充分体现了广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履职热情和责任担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会同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对代表建议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研究发现,今年的代表建议主要呈现出四方面特点:紧扣全市中心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汇集民智。代表们胸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市各项重点工作提出高质量建议,内容涵盖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推动“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简要对比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和政府所作的年度工作报告可以发现,代表所提建议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一项工作任务高度契合,每项任务平均对应超10%的代表建议,充分反映出代表的关切也正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为增进人民福祉代言发声。民生问题一直是代表建议聚焦的重点热点,从支持智慧养老、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有所为”,到构建完善的公共托育服务体系、优化托育服务的社区布局,再到加强教师群体和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加强“三医”联动等,代表们围绕“七有”“五性”,深入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就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积极发声。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本届以来,代表们坚持紧抓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持续深入研提建议,城市更新、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队伍建设、营商环境、托育服务、双碳目标、道路综合治理、大数据产业、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地铁规划、外卖送餐、物业管理等13项议题连续三年成为代表建议热词。与此同时,代表们密切关注首都发展中的新问题,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城市副中心、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议题成为今年代表建议的新热词。

  广泛吸纳民意,彰显代表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代表们坚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议占建议总数的63.4%,通过走访、座谈、进代表家站联系选民等方式提出的建议占36.6%,结合代表本职工作形成的建议比例达到72.2%,特别是工作在基层一线的代表共提出建议756件,占建议总数的80%。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代表们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一件件来自群众、来自实践、来自基层的建议,凝聚代表智慧、反映人民心声,民意基础扎实,凸显了代表们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使命担当和为民情怀,充分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优势特点。

  加强建议督办工作力度坚持守正创新提高建议办理质效

  对代表建议进行督办,是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增强建议办理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新修改的代表法进一步明确了代表建议督办机制,特别是首次将重点督办工作机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下来。本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高位统筹、系统谋划,不断优化“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重点督办、专门委员会专项督办、代表工作委员会统筹督办”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对建议办理工作的监督指导,督促有关机关和组织认真研究办理代表建议,切实推动了建议办理质效的提升。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研究确定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道路安全管理、提振消费、教师及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以标准化建设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和产品安全管理、养老服务、医疗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7个方面93件重点督办建议。通过重点督办,进一步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解决。

  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在深入研究分析对口联系领域代表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开门立法、民主监督和建议督办工作贯通协同机制,结合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确定对非机动车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城市更新、生态涵养区发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就业促进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等10个方面89件建议开展专项督办。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也将在督办过程中积极邀请建议主提代表参与督办调研和常委会相关领域立法、监督工作,认真听取代表意见,推动代表建议工作与常委会重点工作深度融合。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将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统筹督办机制,积极搭建代表和承办单位的沟通平台。适时会同各专门委员会、“一府两院”相关部门,对建议办理工作开展联合走访、检查和督促,并对建议答复承诺事项跟踪督办。适时召开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建议办理推进会,协调解决建议办理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继续加强代表建议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功能优化和工作衔接,提升工作效率。

  到建议办理工作截止时间后,市人大常委会将适时依法向社会公开代表建议及答复意见。12月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还将协调“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建议办理工作情况。

  扎扎实实办好代表建议确保每一件都“落地有声”

  认真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是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支持代表依法履职的必然要求。

  今年的建议办理工作意见对各承办单位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提高政治站位,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新修改的代表法对办理好代表建议提出了新要求,各承办单位应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重大意义,用心用情办理好每一件代表建议,通过高质量高效率办理代表建议,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厚植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民意基础,助力谱写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首都篇章。

  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提高建议办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各承办单位应继续坚持将建议办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压实办理责任,加大办理力度。应继续强化办前综合分析,找准建议反映的问题,结合年度工作安排,制定有效举措,推动建议办理落地见效。应继续优化建议办理答复机制,建好答复承诺事项工作台账,加强跟踪落实,按承诺时限兑现承诺事项。主会办单位应加强协同配合,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办理合力。

  努力凝聚共识,把沟通协商贯穿建议研究、办理、答复、反馈全周期全过程。各承办单位应坚持落实“办前问需、办中问计、办后问效”全过程沟通机制,不断拓展与代表的沟通渠道。一方面,认真倾听代表意见,积极向代表提供有关领域工作情况,与代表共同研究、商议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耐心细致做好答复工作,及时将建议办理进展情况及相关工作计划告知代表,对于暂时难以解决的,要取得代表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代表建议在服务首都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各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须把办理建议同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有机结合、同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的决议有机结合、同推进本部门工作有机结合、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机结合,将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作为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抓手。针对共性问题,应统一研究办理措施,努力实现“办理一件建议,解决一类问题,形成一项制度,推动一方面工作”的良好效果。

  解民惑,纾民忧,顺民意。提出高质量建议、高质量办理建议,来往之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一个个“金点子”、一条条“好思路”,必将转化为一项项惠民生、暖民心的务实举措,让代表真满意、人民享实惠。我们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