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5年 > 第3期 > 代表声音

市人大代表李文凤:以“帚”为笔 书写新时代“时传祥精神”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本刊 吕亚南

  凌晨五点的北京,东城区的街巷尚未苏醒。一辆新能源清扫车已行驶在前门大街上,驾驶室中的李文凤熟练地操控着设备,专注清扫每一寸路面。作为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三所前门尘控专班班长,这是她在环卫一线坚守的第18个年头。

  李文凤的工作经历让她见证着环卫装备的变化,从“轰隆”作响的柴油清扫车到如今的静音环保新能源车,技术的进步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作为扬尘管控专班的班长,李文凤不断升级自己的工作理念,从传统的清扫街道,转向了“城市美容”工程。她带领团队为前门大街、天坛周边等68条重点路段完善了“一路一方案”,以精细化的作业擦亮首都的“金名片”。她建议,环卫精细化清扫模式可以尝试应用于更多路段,让首都的天更蓝、路更净,让市民有更好的环境体验。

  “绣花”功夫也体现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上。一次大风天的作业中,水车喷洒的水花意外溅湿了行人,面对投诉,李文凤没有选择回避,而是连夜与班组同事研究解决方案,最终选择在出水口加装了防水帘,避免了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环卫工作没有小事,每一处细节都关系着市民的满意度。”她感叹。

  2024年冬,北京的扫雪铲冰工作有新变化,将试点少用、不用融雪剂。作为政策落地的执行者,李文凤兴奋又忐忑。在市人代会的代表询问现场,她来到市城管委的“摊位”前,就自己关心的难题进行询问。不用融雪剂,如何避免“地穿甲”?设备不足怎么办?“现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要考虑融雪剂腐蚀市政设施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分类施策使用融雪剂,主干道、车行道是以保通保畅为主要目标,可以少用融雪剂,人行道、广场、步道这些地方,就可以使用手推除雪设备进行工作。”在了解政策深意,确信不使用融雪剂城市交通和行人安全也能够得到保障后,李文凤很满意,也更加坚定了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环卫工是城市的‘守夜人’,我们的工作要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李文凤说。她不仅在街巷努力工作,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组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体验日”,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她推动“环卫开放日”,邀请市民走进班组,感受“机械芭蕾”般的清扫作业。她用自己的行动,拉近着环卫工人和市民之间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环卫工作。

  如今,“李文凤们”的付出正在改变着城市肌理。东城区PM2.5年均浓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背街小巷评上“最美街巷”,市民的投诉量同比下降40%……这些数字背后,也是无数个李文凤在晨昏间坚守奉献的见证。

  “扫帚扫的是街,暖的是心。这座城市值得我们全身心投入。”李文凤深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每条街巷都是治理现代化的考场,每次履职都是对庄严誓言的叩击。她用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时传祥精神”:最动人的中国故事,永远写在为人民扫净街巷的晨光里,刻在代表履职尽责的铿锵步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