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 吕亚南
大兴区最南端有一个因“礼贤下士”而得名的地方,这就是礼贤镇。近年来,依托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5公里的区位优势,利用大兴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礼贤镇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礼贤镇人大在镇党委领导下,围绕全镇打造京津冀地区科技农业、城乡融合发展、临空综合服务“三个示范窗口”建设的中心大局,依法履行职责使命,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2024年12月底,《北京人大》编辑部一行来到礼贤镇。在座谈时,镇党委书记庄卫华由衷感叹:“保机场供地,会展一期建设,高科技农业示范镇建设,百千工程示范村建设……全镇对人大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人大推动依法行政、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
召开全区首次镇党委人大工作会议
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践中,礼贤镇人大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把牢政治方向。镇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的召开,成为镇人大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里程碑。
2023年,礼贤镇党委专题研究通过《中共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市区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代礼贤人大工作的意见》,为镇人大工作锚定方向。当年7月,全区首次镇党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机关科室负责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等60余位基层治理骨干共同参会。会议系统部署新时代礼贤人大工作重点任务,更通过“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在基层干部中凝聚起“人人关心人大、参与人大、支持人大”的共识,进一步巩固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人大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为确保党委领导落到实处,礼贤镇人大坚持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必请示、重要活动必汇报。一年来,围绕代表履职培训、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等14项重要工作,及时向镇党委请示报告、提请镇党委专题研究,切实把镇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部署要求贯穿行使职权的全过程,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方面,始终做到与镇党委保持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构建“事前知政+事中跟进+事后回看”的全链条监督
聚焦落实镇党委决策部署、法律法规实施和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镇人大主席团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构建起“事前知政+事中跟进+事后回看”的全链条监督模式。
以“事前知政”夯实监督基础。积极拓展代表知情知政渠道,确保代表深度参与镇域治理。镇人大组织代表列席镇党委重点工作部署会、民生实事推进会等关键会议,同步开展“进村庄、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调研活动,帮助代表动态掌握镇党委决策部署和群众急难愁盼。2024年1月,区人大代表刘志秀针对机场噪声扰民问题提出董各庄村转型发展建议,镇人大迅速组织区镇两级代表实地调研10余次,联合镇政府、村委会研判区位优势,最终形成“盘活闲置农宅、发展临空经济”的创新方案,利用董各庄村距离大兴国际机场仅5公里的区位优势,打造“飞机从屋顶飞过”的“临空驿站”。代表们深入农户宣传动员,推动董各庄52户村民自愿参与房屋改造,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以“事中跟进”全程动态监督。根据礼贤镇政府民生实事清单、家站选民意见登记册等,镇人大分析整理民生关注度高的事项组织代表全程跟进。在“临空驿站”建设前夕,镇人大紧盯基础设施配套、运营模式设计等环节监督,推动镇政府投入600余万元对村庄进行改造,引入专业公司统一规划,完善道路标识、停车区域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驿站接待能力。项目试运营后,镇人大多次组织专项视察,对调研发现的消防通道不畅、服务标准缺失等问题,及时向镇政府反馈并督促整改,确保项目既“叫好”更“叫座”。
以“事后回看”闭环问效提质。礼贤镇人大以“回头看”机制做实监督“后半篇文章”,重点检验问题整改实效与项目可持续性。针对“临空驿站”客流量激增暴露的管理短板,镇人大代表王淑青牵头推动成立“航宿联盟”,推动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合制定北京市首个乡村民宿安全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近三年,镇人大对多项重点建议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如督促新建回迁社区增配垃圾桶、协调新航城小学优化校门口绿化带布局等,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董各庄村通过全链条监督实现从“噪声困扰”到“流量高地”的蜕变,村民户均年增收15万元,为新时代基层人大监督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礼贤经验”。
提升代表履职质效
建强履职阵地,打造“家站融合”服务体系。礼贤镇人大紧扣拆迁回迁新形势,创新“拆中建、传中强”家站建设模式,构建起“1家5站”立体化履职网络。完善“六有”家站建设,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四层高标准打造人大代表之家,配备多功能会议室,设置“党史之路”展廊和廉政教育专区;优化联络站布局,将联络站服务半径串联覆盖东西30公里全域。建立“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履职机制,制定工作规范,明确选民接待、意见处理等8项工作流程。在龙头村联络站,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刘宗永创新设立“民情热线”,向全村发放“便民服务联系表”,整合了村两委、镇派出所等12个部门联系方式,进一步提升联络站服务效能。2024年,全镇家站收集选民意见337条,问题解决率达95%,真正实现“群众诉求有回音、代表履职有平台”。
创新培训机制,“四位一体”淬炼履职本领。立足基层代表占比85%的实际,礼贤镇人大构建“理论导入+家站实训+跨域研学+自主提升”的立体培训体系。每年举办履职培训班,邀请区委党校、高校专家开展理论培训,在“月进站”“季回家”活动中嵌入《北京议事厅》案例研讨、连任老代表“传帮带”等活动。组织代表走出去,到采育镇养老服务中心、魏善庄现代农业园等点位“参观取经”,拓展认识视野。每年购置《人大代表履职手册》等专业书籍,通过网上课堂推送政策解读视频87期。通过“1+1+1+N”(即每年一次集中培训、每季度一次回家、每月一次进站、网上课堂N次自主学习)模式,实现80名代表履职培训全覆盖,2人获评区优秀代表,区人大代表刘志秀《规范临空民宿发展》议案被市级重点督办。
完善建议办理,创新“横转+上交”建议机制。礼贤镇人大组织代表通过“进站接待+入户走访”常态化收集民意。在绿禾都市农业园联络站,镇人大代表王营了解到京台高速施工遗留的占道树木问题,经多次实地勘察、走访沿线村民,提出了数据详实的建议,推动镇政府1个月内完成占道树木迁移。在办理高质量方面,创新形成了三条代表建议办理途径。一是村级建议代表联络站横转相关村(社区)解决;二是联络站协调不了的上报镇人大,按照镇政府办理建议流程办理;三是提交区人代会办理。近三年来,各代表联络站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83件,自行协调办理200余件、镇政府承办55件、提交区人代会19件,均得到回应解决。2023年区人大代表张秀恩在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中轴路路段安装照明设施的建议》列入镇政府当年民生实事清单。“横转+上交”的建议办理机制极大提升了建议办理质效,为镇域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
从“民意收集站”到“治理前哨站”,从“建议办理闭环”到“发展动能引擎”,在党委有力领导下,礼贤镇人大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乡镇人大工作生命力的来源:唯有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民主根系深扎乡村热土,方能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基层实践”的鲜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