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5年 > 第2期 > 走基层 访代表

代表履职行不行?选民代表说了算!——大兴区礼贤镇人大代表述职评议会侧记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本刊 吕亚南

  冬日的礼贤,暖阳洒在临空经济区建设现场,塔吊钢臂勾勒出天际线的几何美学,勾勒成一幅动静相宜的时代画卷。2024年12月20日下午,大兴区礼贤镇人民政府会议厅内,一场承载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分量的区镇人大代表述职活动正在火热进行。10名区镇人大代表面向110余位选民代表,围绕换届以来在理论学习、参加区镇人民代表大会、视察调研、进站回家、倾听民意、解决民忧等方面情况依次述职。述职后,选民代表提出问题,人大代表当面回应。一问一答间,民意直抵治理末梢,一言一行中,担当照见初心如磐。

  枝叶关情践诺于行:基层代表的“民生温度”

  如我在诉的“赤子心”。“全年为农民工发还工资3940万元,有序腾撤103名失能老人,设立23个‘兴法治共建基地’。”区法院院长高虹代表在述职中用数据诠释司法温度。她推动“双向说理制”化解千余起纠纷,组织开发商与业主“背对背”调解,一揽子化解1100余起潜在办证纠纷;与两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建立“双向互动”机制,进一步完善裁审衔接;会同区妇联构建“一轴多翼”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机制,妥善审理涉及老幼妇女群体的案件。

  田间地头的“春风化雨”。西白疃村代表高亮每月雷打不动走进村民家中、深入田间地头,倾听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的民声,并积极参与村里的文化建设活动,协助组织秧歌队、乡音合唱团,用文化活动激活乡村“精神密码”。镇中心幼儿园代表毕淑云推动早教服务进社区,组织亲子游戏、科普课堂百余场,把科学育儿理念“种”进千家万户。

  街巷楼宇的“烟火气息”。礼贤二村代表马丽娜将村民一句“雨天出门总摔跤”的抱怨,转化为道路修缮建议,推动坑洼路整改完成;东梁各庄村代表孙雪艳穿梭于垃圾分类督导、商品房项目安全检查一线,被居民称为“贴心人”;镇中心卫生院代表高瑞培推动老年体检流程优化,新建小区公厕从“纸上建议”变为“地面实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场直抵人心的“民意考场”

  “共享机场红利如何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人大代表家站怎么才能让更多村民知道?”评议会上,选民代表接连抛出辛辣问题。

  “靠近大兴机场,我们怎样共享机场带来的红利?”

  “应该说咱们礼贤的老百姓为机场的建设和临空区的发展贡献了很多,理应共享临空经济发展的红利。”面对选民对发展机遇的关切,镇长赵健铮代表提出“三个层次共享”路径:浅层次扩大基础岗位吸纳能力,推动本地居民在机场基础岗位就业,拓展技术管理岗。赵健铮直言不讳,“全镇已有千余名居民在机场就业,但大学生占比不足2%。”他表示,下一步政府将联合企业定向招聘,让更多大学生可以在家门口上班。同时,中层次激活4000万机场客流的消费潜力,“董各庄村有一户村民靠日租房就月入万元,但资产性收入只是起点。”他话锋一转,提出深层次推动产业人口融入带来的认知升级,“未来10万新礼贤人将带来新理念,我们同他们生活在一起,为礼贤的未来共同奋斗,这就是认知的共享。”

  “作为新代表,如何履职成长?”

  新任代表杨晨说,起初对代表职责“一知半解”,但通过每月进站走访、参与民生议事,逐渐摸清了“代表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一次走访中,她发现回迁社区公交线路绕行、居民出行不便,随即形成建议提交镇人大,推动线路一个月内优化调整。“百姓说雨天不用再踩泥坑了,让我真切感受到履职的价值。”她特别提到,在镇人大主席王淑青带领下,无论是参加会议还是参观学习,代表们始终“拧成一股绳”。她也以自身经历印证:“百姓的每一声诉求,都是履职的起点;政府的每一次回应,都在夯实信任的基石。”

  “家站建得好,但村民知晓率不高怎么办?”

  “我们之前通过500份电子问卷调查发现,部分选民确实对家站存在认知盲区。”王淑青代表

  表示:“明年要让家站继续走出去!”她提出三步破局:一是组织代表带着主题走访选民“主动亮相”,让选民推门可见代表、遇事能找到站;二是在打造标准化家站上下功夫,每个联络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大家站建设力度;三是继续精心开展代表培训,让代表“带着干粮上路”,带着明确议题与选民互动,确保民意收集更精准、建议办理更高效。“未来,家站不仅要成为代表的‘加油站’,更要成为民意的‘直通车’。”

  “基层治理城乡差异大,如何精准发力?”

  “我很自责,咱们的老百姓去年夏天还经常拖着一个大音箱,到马路边去唱歌。咱们地区应该有一个让老百姓能够室内活动唱歌的场所。”赵健铮很感慨,“机场落地的那一刻,礼贤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如今的礼贤,既是城乡融合的试验田,也是基层治理的新考场。”对于24个保留村,政府以“整治转善治”为主线,保留村紧盯私搭乱建管控与基础设施提升,24个村已有一半实现“垃圾不落地”;对于21个回迁社区的10万新老居民,治理重点转向“共建共享”,激活居民自组织活力。赵健铮以“刘三姐的朗诵班”为例,谈到用“兴趣纽带”激活陌生人社会。“给社区兴趣小组一沓文件夹,胜过十次强制管理。”

  评议会上,赵健铮、王淑青等代表不避矛盾、不绕弯子,以数据与案例作答,呈现出“民呼我应”的治理图景。

  民意如潮,使命如山。评议会的最后,110名选民代表郑重投下测评票。一位选民坦言:“以前总觉得‘代表’是会场里的称呼,今天才发现,他们是帮我们盯公交、算租金、找工作的身边人。”在临空经济区的浩荡东风里,在礼贤镇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代表们的履职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在他们的脚下,是百姓托付的土地,而他们的身后,正是礼贤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