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5年 > 第2期 > 代表声音

市人大代表赵春燕:文化产业“爆款”何来?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本刊 张樾

  “一个‘哪吒’冲出这么高的票房,证明了文化消费的实力。”2025年春节档电影“史诗级大爆发”,谈起《哪吒之魔童闹海》,市人大代表、首创郎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春燕这样说。

  近年来,包括“哪吒”系列在内的很多大热作品,都有“北京出品”的影子。赵春燕认为,北京在全国影视行业中拥有绝对优势,有些影视作品尽管并非北京出品,但主创团队长期扎根北京,“甚至可以说影视产业生态圈在北京”。

  “电影可以不只靠票房。”经过十余年文化耕耘,赵春燕所在的首创·朗园已经成为北京文创领域一块“金字招牌”,吸引了不少数字文化类企业尤其是影视与视听类企业入驻。基于多年来对影视产业的观察和研究,赵春燕认为,尽管成绩亮眼,但目前电影作品“成绩单”很大程度依靠票房,“衍生消费还没有做到极致”。

  “商品的文化属性越强,消费能力越强。”以近两年在文化消费领域异军突起的“谷子经济”为例,赵春燕认为,比起“性价比”,未来文化产业推动消费将更加依赖“心价比”,“情绪价值会变成刚需”。群众对于大热影视IP的肯定和期待,恰恰说明了中国影视IP“变现”的蓝海广阔。

  如何推动IP热转化为IP产业?赵春燕认为,要打造“养成IP—培育IP—IP长线收益”的全产业链。尽管与国际上已成型的影视园区相比,我国影视IP仍处于初级消费阶段,走上“影都”之路需要更多方面打磨,未来路很长,“但机会更多,到了该爆发的时候”。

  “文化产业要用产业思维来推动。”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在赵春燕看来,北京要更好发挥文化元素多样、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等诸多方面综合优势。

  “AIGC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突破性的应用,给视听产业链带来颠覆性影响,改变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分布格局。”赵春燕说。据了解,2024年,朝阳区启动建设了全市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超高清视听等新技术在视听产业及相关领域的前瞻布局、技术孵化与应用开发。

  “视听行业生产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数据资产,需要一个视听大数据交易平台,这不仅能将视听行业沉淀的资产盘活带来效益,同时保证意识形态输出。”赵春燕表示,尤其是后期制作企业,处于视听产业生产链条的末端,也是最理解、最直接使用科技的一环,积累着大量尚未流通的数据资产,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将“电影工业级”的视听体验向电视剧、短剧乃至直播领域延伸,以“科技+”推动释放更多文化能量。但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些数据集拥有者大多属于小微企业,无力布局产业大链条,需要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构建“文化+科技+金融”产业全链条。

  她建议,挑选一两个视听领域数据资产持有量大的主体,通过建立视听大数据技术平台,与北数所联动,跑通视听数据资产交易的全流程。“推动数据资产二次变现,让需求方更容易找到数据资产,形成交易,这将是万亿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