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5年 > 第2期 > 代表声音

市人大代表张莹:“用技术让服务更有温度”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本刊 吕亚南

  “用技术让服务更有温度”,这是市人大代表张莹始终坚守的信念。张莹所在部门是北京电信7×24小时为首都市民提供热线服务的10000号服务中心。她以手中一行行代码编织起首都600万电信用户的“信任之网”,以青年担当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治理创新书写一份特殊的民生答卷。

  让服务“跑”在问题前头。面对传统热线“被动应答、流程固化”的痛点,张莹凭借数学专业背景,带领团队率先构建出“未诉先办”智能预判模型。该模型通过抓取业务缓冲期数据,主动筛查服务偏差,在用户投诉前化解矛盾,使电信人员服务投诉率下降60%。“第一次感受到服务‘跑’在了问题前面!”市民惊叹。技术革新背后,张莹始终将“人”放在首位。她开发员工画像系统,整合客服人员通勤压力、家庭负担、性格特质等数据,为工作团队精准“把脉”,不仅预警心理风险,更挖掘个人潜能,让热线服务多了份对劳动者的关怀。

  2023年,面对因投诉量巨大而落泪的老员工淑珍,张莹发起“淑珍不哭”计划。她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景辰”服务大模型。这一“最强大脑”通过事前生成用户历史服务轨迹,帮助坐席了解用户实际诉求;事中通过智能化知识检索模式提供话术推荐与提醒;事后排查服务隐患并生成报告,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全流程智能辅助,服务精准度与响应速度大幅提升,推动北京电信的热线服务满意度跃居全国前列。“从前靠经验,如今有‘最强大脑’,服务更从容了!”淑珍感慨道。

  以“智”赋能社会治理。“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让社会治理更有人情味。”张莹将热线服务中沉淀的智能填单、自动报告系统推广到12345市民热线,助力“接诉即办”提速增效;在司法领域,她为检察官打造线索筛查模型,推动司法监督提升效率;在医疗领域,她联合医疗机构利用“三医”数据智能匹配临床试验患者,架起医药研发与患者需求的桥梁……

  关注到时代消费观变迁,张莹提出“情绪价值驱动”新思路,建议用大模型生成个性化消费指南,引导消费者平衡性价比与情感需求。“通过大模型高效整合消费信息,按照实际购买需要进行对比,形成‘必买清单’,同时应用小模型进行关联购买分析。比如‘啤酒+尿布’这样的搭配,就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特质及诉求来叠加‘隐藏购买清单’和‘情绪价值购买清单’,有效提供情绪价值,高性价比地实现‘超值’消费。”张莹表示,“省下的不是钱,而是对未来的期待。”技术赋能唯有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才能释放更大能量。

  作为东城团最年轻的代表,张莹的履职视野愈发开阔,她聚焦“AI+”,就校企联合新模式、数字司法新举措、促进就业新能力等提出建议。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张莹建议“以智制智”构筑安全防线,对重要模型实施安全监管。

  “青春无畏,既要敢闯‘无人区’,也要甘当‘铺路石’。”张莹目光坚定。这是基层科技工作者“顶天立地”的奋斗缩影——既仰望星空,追逐技术前沿,更脚踏实地,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