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晨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向大会报告工作。
过去一年,北京法院坚持服务大局,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坚决惩治严重刑事犯罪、涉黑恶犯罪、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首都社会稳定。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着力降低商事主体解纷成本,认真做好困境企业司法救治工作,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结涉“卡脖子”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专利案件3514件,着力提高司法救济的及时性,着力为新技术和新业态健康发展营造宽容规范的法治环境,积极服务“演艺之都”“博物馆之城”“书香北京”建设,服务首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司法支撑,开展三地跨域立案、联合调解、委托执行等3.1万次,推进诉讼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有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建设。
过去一年,北京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依法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审结劳动争议案件49930件,开展“安薪北京”专项执行行动,为劳动者追回薪酬8.9亿元;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惩教结合,完善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家庭教育指导等特色审判工作;促进老有所依、老有颐养;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法从严惩治医保诈骗犯罪,守好群众看病钱救命钱。依法保障群众幸福生活。审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暴力犯罪案件454件,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案件17281件,设立普法驿站606个,实现全市街道乡镇全覆盖。依法保障群众便捷参与诉讼,全面实现诉讼费、案款票据、司法专递面单电子化,网上立案率46.6%,在线庭审率65.5%,电子送达覆盖率85.1%;进一步落实“接诉即答”“接单即办”,全年人工接听群众来电236.4万个,联系法官到位率100%、回复率100%、满意率98.4%;为律师提供开庭排期自动避让服务55.4万次;向涉诉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金2024.9万元,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温度。
过去一年,北京法院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公平正义可信可感,强化法律适用统一,发挥典型案例指导作用,北京法院337个典型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供全国法院审理参照,数量居全国前列;强化审判权监督制约,认真做好院庭长阅核工作,依法接受检察监督。努力让公平正义快速抵达,持续强化审限管理,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201995件,平均审理用时仅16.1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全市法院12368“一号响应”机制响应全市各街道乡镇提出的司法需求17782个,持续深化“多元调解+速裁”机制,62.3%的民商事案件通过多元调解和速裁得到快速解决。努力让公平正义及时实现,持续加强执行案款管理,健全司法网拍工作机制,北京法院全年执行到位金额1594.7亿元,执行标的到位率提升10.3个百分点。努力以技术赋能促进公平正义,强化审判大数据平台“智慧大脑”功能、一体化监督管理平台预警提示功能、一站式在线诉讼平台服务群众功能,为当事人提供在线服务570万次。
过去一年,北京法院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建强堪当重任的首都法院铁军。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高标准运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司法实践研究基地,深化党建实训阵地建设,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锤炼过硬素质能力,强化法官专业化能力建设,与九所高校合作举办金融审判等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强化“四大高地”建设,优化审判资源配置。锻造优良纪律作风,加强对干警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司法腐败。
代表们对法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法院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总结工作客观实在,分析问题深入透彻,部署任务重点突出,是具有政治高度、法治力度、民生温度的好报告。全市法院在过去一年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努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办理了一批标志性案件,出台了一系列司法政策措施,履职办案水平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审议过程中,代表们也对法院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关于加强司法保障。代表们建议,围绕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三地司法协同水平;聚焦营商环境、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加大司法保障力度;深化涉外审判机制改革,支持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精准分流各类案件,提高结案质量和效率。
关于推进司法改革。代表们建议,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规范行使裁量权,推动审判业务管理现代化;健全落实案例指导、裁判说理等制度;推进数字法院建设,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关于营造法治氛围。代表们建议,用好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工作;发展社会调解等柔性治理作用,提升人民调解员法律素养。
关于加强队伍建设。代表们建议,持续推进审判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典型选树和表彰,激励担当作为;强化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加强对基层一线司法干警的关心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