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 史健
“民生事,就是头等事!”今年83岁的张永慧是海淀区连任五届的“老”代表,在22年的履职生涯中,她提交了552件代表建议、40项议案。从彻底解决牤牛桥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的“20多平米困境”,到10余年推动海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地,再到推动巴沟路拓宽、缓解交通拥堵……22年,张永慧代表坚守为民初心,以高质量履职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海淀区第一个代表履职示范点
8月19日上午,海淀区首个人大代表履职示范点“张永慧代表履职示范点”在花园路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举行揭牌仪式。
走进履职示范点,映入眼帘的是张永慧代表“榜样力量 薪火相传”的履职事迹和履职感悟。退休前,张永慧是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为国家相关领域工作做出卓越贡献。61岁当选人大代表后,践行“人民的好代表 百姓的贴心人”理念,以榜样力量点亮为民之路。
一大早,揭牌现场围满了人,有闻讯而来的辖区居民,有慕名而来的区人大代表,有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领导同事,还有前来学习先进经验的海淀区各街镇人大专职工作人员。
“张代表是真把我们老百姓的事儿放在心上啊!我们平日里念叨的诉求、期盼的事儿,她都一一记在心里,还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一份份有分量的代表建议。她为这些事付出的心血、洒下的汗水,我们大家伙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花园路街道选民戴荣沛激动地说。
同样连任五届的海淀区人大代表徐志梅与张永慧并肩履职了22年,她感慨道:“张代表的坚定信念、为民情怀和务实担当,是我们所有代表的榜样。每次调研、每条建议、每件实事的背后,是她对选民的深情。我们都会以张代表为标杆,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
“设立张永慧代表履职示范点,既是对张代表22年履职成果的致敬,又是海淀区全体代表优秀履职精神的集中展现。”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曼谕表示,张永慧代表是海淀人大代表的优秀楷模,她用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希望更多代表学习她的履职精神,让群众觉得人大代表信得过、靠得住、选得好。
一条“堵心路”变为“顺心路”
双向两车道变四车道,两侧新建的绿化带郁郁葱葱……2021年9月,位于海淀区的巴沟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大幅提升了区域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周边群众居住环境和区域面貌。
看到巴沟路的变化,张永慧同样倍感欣慰,因为这里面凝聚着她的汗水。过去,巴沟路宽度不到20米,仅有一上一下两条机动车道,高峰期十分拥堵,几乎成了一个瓶颈。
“我们单位的班车每天途经巴沟路,之前早高峰会堵在万柳中路上排队等候,即使拐进巴沟路,还要等上两三个红绿灯才能通过。”张永慧对巴沟路的拥堵有着切身体会,“不少居民和同事都向我反映,希望对巴沟路实施改造,缓解交通拥堵。”
接到居民的诉求,张永慧开始实地调研,她发现问题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早在2010年,相关部门就准备实施巴沟路改造,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后来又因地铁10号线保护问题,改造计划再度搁浅。
经过深入调研,张永慧向海淀区人大提交了“为缓解交通拥堵,巴沟路须尽快改造”的建议,被海淀区人大常委会确定为2020年跟踪督办件,由海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承办并持续推进。
2020年底,巴沟路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平坦宽阔的路面加上道路两侧绿意盎然的优美景观,让居民体验到更加通畅、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老百姓都说看着拓宽后的巴沟路心情格外舒畅,我也深有同感。”张永慧现在有时还会傍晚时分骑车到宽阔的巴沟路上转一圈,看着夕阳落山、路灯亮起。
10年努力推动海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地
2024年12月,在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之地,与中关村西区隔街相望的海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不仅结束了海淀街道多年无实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历史,更实现了海淀区每个街镇至少设置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
这背后离不开张永慧连续10年的努力。10年前,选民向她反映,海淀街道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家看病就医只能穿过北四环前往海淀医院,或者穿过颐和园路去芙蓉里西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因为距离较远,非常不便。
随后,张永慧多次走访、调研,足迹几乎遍布了海淀街道的每一个角落。她了解到居民看病就医的不便,也深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居民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她提出了“海淀街道须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议,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
在高楼林立的中关村西区,找到合适的具有公益属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并不容易。区领导和建议承办部门开展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实地探勘工作,但该区域社区公共服务配套业务用房紧张,企业无法无偿提供,有的地方不符合医疗用房需求,有的离辖区居民太远,都不合适。
张永慧没有放弃。她先后在海淀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三次、四次会议上提出“尽快建设海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议,区卫健委则年年积极推动。大家欣喜于每一次的进展,也失落于每一次的挫折。面对选民,大家一遍一遍解释,并通报政府各部门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所做的努力。
2024年,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对十七届以来“列入计划”但尚未解决的代表建议开展届中专项督办,“尽快建设海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议被列入重点督办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最终,将中关村7号楼海燕宾馆划拨给区卫健委作为医疗用房,解决了困扰大家多年的业务用房问题。
从代表建议的提出到海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正式启用,这条路走了10年。10年间,有人大代表的奔走呼吁,有相关部门的上下求索,也有区人大、区政府同向发力。大家从人民的需求中找问题,把“人民至上”又一次写在攻坚克难的行动中。
链接
张永慧:走好为民履职的每一步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我参加过各种类型的揭牌仪式,今天还是第一次参加给自己的履职示范点揭牌的仪式,心情很激动,感受很多。
第一个感受是感恩,感恩我的选民,是选民成就了我,我的500多件建议都是来自选民。
记得2004年,我刚当代表,参加的第一个座谈会上,一位年长的老先生站起来激动地说:“可算见到真人了!我坐了一个半小时的车过来,就是想看看代表长啥模样。”老先生的话语深深触动着我,我想他不会只是想看看代表长啥模样吧,这句话背后一定饱含着选民们的期望,期待着代表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我当时就暗下决心,要主动去了解选民的所思所想,把他们的需求反映给政府,于是就以代表建议的方式在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多年的坚持,帮助政府更及时地听到百姓的声音,让百姓能尽快了解政府的工作与付出的辛苦。这条渠道的畅通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安定,也关系着百姓切身的利益。
第二个感受是感谢,感谢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对代表的培养、培育。
20多年来,海淀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大大小小的各类学习、培训、视察、调研等活动,让我从一个代表工作的门外汉慢慢成长,学会怎样撰写建议,学会怎样提出议案,学会如何进行审议发言,学会如何更好地汇集民意民智。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区人大常委会的培养与帮助,感谢常委会对我履职成绩的肯定并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
第三个感受是感动。
我其实只是做了一位普通代表应该做的事情,很多人大代表都和我一样认认真真地为民代言、为民履职,大家做得都非常出色。今天的活动对我也是一个鞭策。我会把得到的荣誉变成动力,在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更大的成绩回报选民、回报社会。
我是1965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被分配到“北京九所”,后来被我们的老所长更名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他把我们研究所的两大学科“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都放到研究所的命名里。几十年的科研工作,让我学到的是“严谨”与“认真”。这两点会伴随我终身。今年是2025年,一转眼我已经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工作了60年。38年的科研工作,22年的人大代表工作,真是感慨万千。
人大代表的履职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我非常珍惜这段经历,这在我的人生轨迹中是值得永远记忆的。对于在自然科学中遨游了几十年的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使我涉足到自然科学领域之外的又一个全新课题。在社会科学的大舞台上,我同样用对待自然科学的严谨态度,去学习去努力。
社会大课堂不断向我们提出新的要求。要赶上时代的发展,必须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进行知识更新,学习他人所长。特别是今天在座的各位人大代表,大家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深刻内涵,只有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进步。
22年的履职被选民高度肯定,我获得了6面锦旗的鼓励。2007年的第一面锦旗上写着“人民的好代表 百姓的贴心人”,这12个大字像一座灯塔,照耀着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履职路。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不辜负选民的重托,认真学习,认真履职,努力做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争取为选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