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马立明 蔡一熙
“西罗园二区作为老旧小区,改造本是好事,但支管为什么还要收钱?这让我们有点不理解。”“上个月车棚里电动自行车着火了,烧坏了不少电动自行车,想起来挺害怕的,现在电动车越来越多,街道有什么措施能够减少着火?”8月15日下午,丰台区西罗园街道2025年向群众报告工作会在居民充满“热辣”氛围的“阅卷”中展开,四百余名辖区居民、香港学子及各界代表与街道干部齐聚一堂,共商百姓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会议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街道全部工作之中,在街道范围内获得热烈反响。
这是丰台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拓宽基层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渠道的一项创新实践。全区26个街镇陆续在今年8月底前召开本街镇向群众报告工作会,现场直面群众关切,晒出家底、亮出承诺,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交到百姓手中。
晒家底话发展:实干前置应民盼
西罗园街道辖区7处平房区,投入150余万元升级消防水源,建成微型消防站,实现火情3分钟响应,安装592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并免服务费;投入155万元,安装660个智能探头,给小区装上了“天眼”;为1300位老人配备“救命四件套”;让马家堡路68号院成功蝶变为危旧楼改建样板,老旧小区改造97万平方米,151部老旧电梯“退休”更新,今年89部老旧电梯更新获批,计划于2025年底前全部完工交付使用……
工作会现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傅林和大家掰着手指头拉家常,从柴米油盐的民生小事聊到辖区发展的民生大计。大屏幕同步播放着街坊四邻熟悉的平安、美丽、幸福西罗园,一幕幕场景、一张张对比照片、一组组详实数据让群众直观感受到街道的变化。居民代表王阿姨看着短片里自家小区改造前后的样子,激动地说:“以前小区路面坑坑洼洼,现在不仅铺了新地砖,还加装了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街道真是把实事提前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亮机制解愁盼:听需问计安民心
“我是洋北社区的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撤销大半年了,看病、开药特别不方便,什么时候再新建一个?”互动环节中,居民张大爷带着困扰已久的问题第一个站了起来。街道相关负责人立即将前期工作推进情况和未来规划向大家作说明:“由街道投资20多万元建设的4间移动‘智慧家医’巡诊工作室,争取今年9月底前投入使用,后面还会根据大家的需求灵活调整,根据情况安排中医门诊……”真诚的态度、“硬核”的回答让张大爷的心踏实了不少。
社区文化活动如何参与?志愿服务能兑换什么奖品?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有哪些?……现场群众围绕民生保障、志愿服务、城市更新、社区提质等多个领域踊跃提问,既关乎衣食住行的日常需求,也涉及社区发展的长远规划。10位街道班子成员耐心倾听、细致解答,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即回应,对需后续处理的事项逐一登记、明确办理时限和责任人。此次活动还专门为群众发放了意见征集卡,并安排专人进行记录,确保完整、准确记录大家的每一条心声,真正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
值得关注的是,街道党工委书记现场许下承诺,“向群众报告工作”将成为一项常态化机制。“群众的满意与否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金标尺,群众的所思所想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方向。所有问题和建议,无论会上会下,无论大小难易,一律照单全收、责任到人、限期办理,并将通过适当渠道公开相关工作情况。”
送祝福讲政策:贴心服务惠民生
“生活更美好,日子更有盼头!”“西罗园办事处加油!”“祝福社区越来越好!”一张张饱含情意的爱心便利贴纸在西罗园街道地图墙上引人注目。
从社保医保的缴纳与报销细则、公积金的提取条件,到老旧小区改造的进度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划分政策,再到就业扶持补贴的申请流程、低保户的认定标准等,会场外还设置了咨询台,涉及群众生活方方面面,切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与便利。“街道的工作人员讲解得很通俗明白,把远距离的‘政府事’拉到群众身边,真是把事做到了我们心坎上。”在咨询台询问的李阿姨说。
聚群英齐监督:广传佳音汇民智
本次会议代表囊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代表、驻区单位、部队代表、“学子回家”学生代表、新就业群体代表、媒体代表、专家学者代表、企业代表、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代表和物业公司代表,基本包含了街道辖区内各利益主体、各社会阶层、各就业群体,能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星动北京·未来之星香港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的香港学子也走进西罗园街道,现场观摩活动,深入了解首都基层治理。这些来自香港的“监考官们”在活动结束后,自发地在一张张意见征集卡上认真书写了自己对街道发展的“小期盼”,以年轻人的视角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陈昱璆同学写道,“志惠西罗”的积分小程序想法非常好,希望能够继续下去。她还建议街道开展更多场次线下招聘会,帮助更多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重返职场。
从凉水河畔的晨雾到梨园深处的唱腔,从楼道里的扶手到智慧屏上的服务单,西罗园的每一处变化,都藏着“把居民当家人”的温度,写着“让家园更美好”的执着。向群众报告工作会,既是对基层干部履职成效的集中检验,也是新时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动探索,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鲜活实践,进一步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延伸,确保区域发展规划、重大民生项目等决策过程能够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群众智慧转化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向群众报告工作”将成为一项常态化机制,以高质量基层治理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提供坚强保证。
链接
齐红代表:感受到基层民主实践的旺盛生机
“看到西罗园近年来在提升居民幸福感与安全感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我由衷感到欣慰。”在报告会结束后,中国评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区人大代表齐红表示。她谈到,这次会议让她更加体会到基层民主实践的旺盛生机,也坚定了以文化服务群众、用艺术温暖社区的信念与初心。
别开生面的“阅卷会”让齐红印象深刻——香港学子举起手机记录基层民主实践,社区戏迷踊跃提问演出安排,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们汇聚一堂,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会上,有居民特别关心中国评剧院的装修进展和开放后的文化活动,这也正是评剧院近期工作的重点。”齐红介绍,“改造后的中国评剧院将作为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重启亮相,计划于今年国庆正式开放。到时候,居民不仅可以欣赏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彩戏曲演出,还能参与剧院与街道合作推出的戏曲文化市集、名家体验课、脸谱工坊等互动活动,真正实现‘走出家门、走进艺术’。”
近年来,中国评剧院持续推动文化资源下沉,与西罗园街道共同合作,开展“戏曲进社区”“戏曲进校园”等项目,公益演出覆盖观众近万人次。评剧院还参与为街道孩子们开设的工坊项目,让青少年从小接触传统文化,助力国粹焕发新活力。
报告会上,居民们对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让齐红更加明确作为文化单位代表的责任。她表示,中国评剧院将携手街道设计打造戏曲文化街区、戏曲文化集市,建设更多“戏曲角”“梨园亭”,借助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让居民线上线下都能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
齐红表示,“文化为民、艺心向党”是她一贯的信念。“基层民主就是要让群众的‘心声’变成‘掌声’。”齐红说,“作为人大代表,我要做的,就是把舞台的聚光灯,真正照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曹明明代表:这场报告会务实又暖心
作为丰台区意馨夕阳乐苑养老照料中心的负责人,区人大代表曹明明已在养老服务领域扎根18年。在报告会现场,她感慨地说:“这是第一次参加街道组织的大规模群众问答会,整场报告会既务实,又暖心。”
活动现场,400多位居民、学生与各界代表齐聚一堂。街道干部掰着手指头细说民生账,居民提问直击痛点、不绕弯子。最让曹明明触动的是,当金山社区一位独居老人提问“年岁大了日常生活吃力,有没有关爱措施”时,街道负责人展示了“西罗园智慧养联体平台”:智能腕表定位、SOS报警、烟感水浸监测,能够5分钟响应紧急情况,还能帮老人点餐、代购。“这些场景正是我们养老机构与街道合作推进的重点工作,非常亲切。”曹明明说。
自2014年所在机构成为丰台区首批养老照料中心试点以来,曹明明始终紧跟街道政策不断完善服务。去年街道党工委提出“智慧化养老赋能”方向,曹明明带领夕阳乐苑养老照料中心,联合中邮时代等企业,通过3400多份线上线下问卷深入调研,聚焦老年人的核心诉求,打造了智慧养联体平台。她介绍,目前,162户老年人家庭安装了智能终端,平台联动21个助餐点解决送餐难题,老年大学课程让活力老人找到“乐子”,志愿者服务队覆盖千余人。曹明明提到一个典型案例:“角三社区李奶奶按下报警器后,仅5分钟救助人员就抵达现场,这正是智慧养老机制的有效实践。”
她期待这样的报告会能够常态化开展。“街道工作不仅要‘晒成绩’,也要‘亮短板’;不能只‘听需求’,更要‘解难题’。”曹明明表示,“我会继续发挥好‘传声筒’作用,把老人普遍关心的‘扩大为老服务平台知晓率’和‘解决居家养老现实难’等建议带到人代会上,同时与街道共同努力,将‘智慧养老’做成民心标杆,让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本刊 吕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