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奕捷李婧
银龄消费群体是乡村休闲旅游的主力消费群体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新的银龄消费群体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一胎政策下的第一批育儿者,改革开放中第一批弄潮儿,网络空间上第一批冲浪人。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与上一代老年人迥异,因此,传统乡村消费场景亟待迭代焕新。
乡村成为新银龄群体的幸福乐园
从古代文人墨客的田园诗篇,到现代社会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乡村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这种向往,源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哲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养生养老、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人们向往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家美食,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慢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在人与自然的契约关系中,土地以无言的诚实给予耕耘者慰藉,乡村成为新银龄群体退休之后回归自我、放松身心的绝佳选择之一。
本市新银龄群体的特点
本市新银龄群体是知识移民一代。恢复高考后,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首批大学生中,许多扎根北京,成为当下新银龄群体的主力军。平均学历较高的他们更加自信、独立,敢于尝试和体验新鲜事物,引领着高知型银发经济的发展潮流。作为知识移民一代,他们深知教育的力量,终身学习的理念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他们愿意为新的体验买单,消费决策果断,付费意识强烈。
本市新银龄群体具有稳固的经济支撑。据调查,在北京的银发族中,高达78%的退休者具有稳定的养老金等收益,这份稳固的经济支撑,赋予他们经济上的自主与安心。在有钱有闲的同时,他们拥有绝对的消费决策权,支撑他们探索并享受多样化的养老方式。
本市新银龄群体是全球化的体验者。本市60岁以上群体中,有32%的人拥有海外旅居经历,他们不仅见识广博、思维开放,还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些为乡村消费场景的建设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另外,他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升级,知识付费、私域化兴趣社群参与度普遍较高。
这群有学识、有保障、有阅历、有追求的“四有老人”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构银龄消费范式。他们摆脱了“含饴弄孙”的单一角色定位,转而追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他们通过校友会、兴趣社群等纽带,结成了诸多小微消费亚群,形成了一股银龄消费新潮流。
打造“京韵乡村”消费新场景
针对本市新银龄群体的需求特征,京郊乡村消费场景的焕新需实现三大转型:社交空间适老化再造、兴趣专业化的价值闭环、城乡融合的流动创新,构建兼具土地温度与现代质感的乡村空间,为新银龄群体打造一个“复得返自然”的第二家园。
(一)社交空间适老化再造:打造“院落式社交单元”。乡村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承载地,其社交属性尤为显著。无论是农忙时的劳动支援,还是日常见闻的分享、生活琐事的互助,最质朴的交流与合作酝酿出人与人之间的淳朴情谊。这种社交属性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和谐与活力的空间,为新银龄群体提供了丰富的社交场景。建议在乡村打造“院落式社交单元”,为新银龄群体提供温馨、舒适、便捷的社交场所,如建设“农家院社交中心”,集成茶室、棋牌室、KTV、舞厅等多种功能,辅以可调节光照系统、防滑地砖、扶手栏杆等适老化设计,通过智能预约系统实现错峰使用,使传统农家院焕发新生机。
(二)兴趣专业化的价值闭环:构建“银龄技能精进生态圈”。本市新银龄群体展现出对兴趣活动的深度探索精神,他们不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娱乐方式,而是希望把爱好转化为专业技能。这种特质与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可构建“兴趣培养—专业提升—价值实现”的完整生态链。
一是打造学习场景。可利用丰富的农业农村资源,把京韵乡村变成一所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比如,“观鸟家”训练营可提供高倍望远镜及鸟类数据库,供学员在专业导师指导下深入了解鸟类生态和习性;星空导师认证班可建设乡村暗夜天文观测站点,通过专业观测设备,让学员在专业指导下探索星空的奥秘;乡土摄影大师课堂可开发摄影打卡路线,教授学员如何捕捉乡村的美丽瞬间;农艺师养成班可以结合“乡下有我一分田”,开展蔬菜种植服务,在学艺的同时收获绿色安全的食材,等等。
二是打造实践场景。比如,采用“银龄助教+专业导师”的双师制模式,在永定河沿岸建立候鸟观测站并配备自动识别系统,在长城沿线开发暗夜星空摄影基地并提供延时摄影支架,在社区附近开辟共享小菜园并提供园艺指导服务等。建议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设置从兴趣班到专业认证的晋级通道,让新银龄群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获得成就感,甚至可以“夕阳圆了青春梦”,弥补人生的缺憾。
三是打造展晒场景。构建线上线下展示体系,为新银龄群体提供“晒成果”的平台。如开发“银龄创艺”小程序,展示和销售学员的摄影作品;建立骑行轨迹云地图,记录学员在乡村的骑行轨迹和沿途风景,形成独特的乡村记忆;在村咖、民宿、村史馆等场所开设新银龄群体作品展,放大社交价值和情绪价值,等等。
(三)城乡融合的流动创新:打造“京韵乡村畅游圈”。“京韵乡村畅游圈”是交通服务体系的创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建议开通连接大型社区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定制公交线路,为新银龄群体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服务。同时,开发一系列主题旅游产品,如“长城脚下星空之旅”“永定河畔观鸟探险之旅”等,满足新银龄群体圈子化、专业化的消费需求。此外,利用AI技术,对乡村消费信息服务平台进行适老化改造,为新银龄群体提供乡村住宿、餐饮、活动等全方位查询预订服务,并根据新银龄群体的兴趣与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乡村休闲计划。
新银龄群体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活跃于新时代社会舞台,展现着不逊于年轻人的活力与自信。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为乡村消费场景的焕新与升级提供了无限可能。通过打造“京韵乡村”银龄消费新场景,不仅可以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也可探索一种全新的、与时俱进的养老范式,进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作者陈奕捷系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婧系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