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玉洁 王靓
“现在对区政府治理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发生工作的总体情况和重点问题应询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请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按电子测评键……”
6月26日,西城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的专题询问,气氛庄严热烈。在听取审议区政府关于治理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发生情况的报告后,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代表围绕构建消防安全管理体制和社会化责任体系、有效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源头治理、治理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扩充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等方面积极提问。区政府主管副区长和区消防救援支队、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房管局、区城市管理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区应急局、西区邮政管理局等8个部门相关负责人亮数据、摆问题、谈举措,现场坦诚回答询问。
自2013年起,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专题询问8次,从加强制度规范、优化组织方式、扩大代表群众参与、强化跟踪督办落实等多方面积极探索,持续做深做实专题询问,让专题询问“问”出深度、“督”出实效。
精心“筛”:实现科学选题
“去年,我们对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开展了执法检查,取得积极成效。为做好执法检查‘后半篇文章’,深化执法检查成果,切实加强对代表和群众高度关注的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综合治理工作的监督,今年,结合区政府开展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及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常委会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就此项议题开展专题询问。”专题询问前,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程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开展本次专题询问的背景情况。
科学确定监督选题,是开展好专题询问的重要前提。多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在专题询问选题确定上下功夫,紧密围绕全区重点工作和代表群众高度关切,认真研究筛选监督选题。8年来,常委会先后围绕滨水绿道一期建设等3项区级大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养老服务、“接诉即办”工作、大气污染防治、治理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等重点热点开展专题询问,切实通过专题询问这一有效监督方式更好回应民情民需。
周密“谋”:细化问前准备
“为确保本次专题询问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严格落实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紧抓每个关键环节,细致谋划好各阶段重点任务,为专题询问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副主任委员李长川介绍。
工作中,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办法(试行)》,专门制定工作方案,对工作目标、组织领导、询问形式、询问重点、询问人和应询人、时间安排和工作分工等作出细化安排。主任会议多次深入研究专题询问工作方案及准备工作推进情况,统筹推动相关工作。区政府高度重视,主管副区长多次专题调度,进行了充分准备。专题询问现场不仅安排区消防救援支队、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等8个部门负责人到场应询,区政府办、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和15个街道办事处也安排有关负责人到现场列席。区人大常委会严格依法依规推动工作,区政府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双向奔赴的努力,是今年治理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专题询问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保障。
仔细“查”:深度开展调研
“咱们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够用吗?”“现在居民在社区充一次电大概花费多少钱?”为做好今年治理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专题询问工作,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委员代表们深入老旧小区实地考察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环境及周边消防设施,全面排查电动自行车经营单位在电动自行车销售、使用、回收中的用电安全隐患,重点聚焦非法改装、违规充电、设施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并就治理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和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发生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为保障在专题询问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努力做到“精准点穴”,常委会坚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度掌握相关工作情况、发现和分析存在问题。在采取实地查看、座谈交流、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的基础上,2024年,配合连续第二年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询问,常委会首次依托区接诉即办平台,组织代表以手机“随手拍”方式开展“身边路边周边”检查。今年,常委会结合年度“代表联系选民月”品牌活动,围绕治理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有关工作,依托代表网上服务平台,发放并回收有效代表调研问卷232份;通过网上平台发放并回收有效居民调研问卷3048份。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形成常委会专题调研报告,为专题询问工作的深度开展提供了参考,也为精准提出问题奠定了坚实的调研基础。
较真“问”:彰显责任担当
“在扩充充电设施和完善消防设施方面,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举措?”专题询问现场,常委会委员庄文静首个发问,直指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问题清单落实情况。
“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专班通过小区内部挖潜,小区周边区属市政道路补建,建设单体充电设施,公共区域建设充电柜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小区充电设施选址难、空间不足的问题。全区陆续规范了充电设施2万余个。”区应急局有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全区充电设施和消防设施建设问题整改情况,并介绍了下一步工作举措。
“在电动自行车使用人员中,外卖和快递平台企业的电动自行车使用频率较高。区政府在指导管理平台企业关于骑手安全使用电动自行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列席专题询问的市、区人大代表姚芸曾提出过关于进一步增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建议,她结合日常观察和调研情况积极发问。
“外卖快递人员的电动自行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谋生工具,所以存在使用频率高、充电次数多的问题。”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建立台账、加强安全风险提示、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等工作举措。他还介绍了本区抓住外卖企业“牛鼻子”,积极引导外卖企业通过租赁车及更换电池等方式加速老旧设备更换,降低使用风险的相关举措。“后续我们还将携手各部门和平台企业持续做好降低风险、排除隐患的相关工作。”
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常委会委员、列席代表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直指痛点难点踊跃发问。区政府有关部门态度坦诚,直面问题认真回应。询问现场气氛热烈,“辣味儿”十足。
专题询问的重点在“问”,真问、敢问、会问,问得精、问得准、问得狠,来源于代表们的深度调研和在“两个联系”过程中对民情民需民愿的深刻理解。应答、能答、敢答,答得巧、答得真、答得实,来源于有关部门的扎实工作和对社情区情政情的准确理解把握。问答间彰显了人大代表和人民政府求真务实不懈奋进的努力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深厚情怀,更彰显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
持续“督”:强调跟踪问效
“专题询问只是手段,督促改进、推进工作才是目的。希望区政府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首善标准,驰而不息强化源头治理、多部门协同治理,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有效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发生,提升治理效能。区人大常委会也将持续强化跟踪监督,与有关部门一起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共同守护好民生安全,更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程昌宏表示。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落实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要求,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将根据常委会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的情况,进一步研究起草审议意见书,经主任会议研究后,交区政府研究处理,并将对审议意见书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更好促进改进工作,形成监督闭环。
“我参加了专题询问的前期调研座谈,列席了常委会会议,感觉人大监督选题很接地气,询问现场充满辣味。”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思政课教师张玲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人大监督方式等学习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参加这次活动后,我感受到了人大制度的优越性和人大各种监督方式的实践运用。未来,我会把此次见闻讲给我的学生听。也希望学生们有亲历现场的机会,更加真实地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