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5年 > 第8期 > 区乡人区

条例落地“有声” 顺义文明“有形” 好风气浸润城乡角落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顺义区人大常委会

  在小区,居民把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投放到相应垃圾桶;在十字路口,行人耐心等待绿灯;在斑马线前,汽车司机礼让过路行人;在公交站台,人们有序排队上车……文明行为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点滴生活中,成为顺义区一道亮丽风景线,彰显了“顺义好风气”建设生动图景。

  “顺义好风气”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改革部署,提出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北京市作为“首善之区”和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紧扣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实施了一系列改革部署。顺义区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始终将风气建设作为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关键抓手,作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将营造“顺义好风气”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提升地区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坚持区委高位统筹,推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一揽子机制建设,“一把手”亲自抓风气建设,先后建立完善好人好事发现表扬激励机制、基层自我管理机制、维持推动工作机制,边探索、边推动、边总结、边提升,及时把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引导全区民众自觉成为好风气的守护者和践行者。通过持续深化机制建设,使得好风气建设向纵深推进,促进良性循环,涵养独特的城市文明气质。

  近两年来,全区已有21人次获评“中国好人”“北京榜样”。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对文明风气建设的持续引导。顺义区连续开展十届区道德模范主题活动,各系统、各街镇打造典型选树品牌42个,让不同群体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持续开展“好婆媳”“好邻居”等创建活动和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利用融媒体等开设系列专栏,同时用好各类宣传阵地,提升好人好事传播效果,营造崇德向善好风尚;精心设计文化教育、生态环保、赛会服务、社会治理等契合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1.4万个,推进志愿服务与落实《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深度融合;开发上线“顺义好风气最美志愿者”小程序,全区有志愿服务时长的人数达到20.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5.5%,志愿服务已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奉献、我快乐”正成为社会文明新风尚。

  以法治刚性约束助力《条例》贯彻落实

  顺义区人大常委会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将落实“倡导地区好风气、遏制社会不良风气”价值观与人大工作相结合,把各级人大代表纳入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发挥代表的示范带头作用,宣扬“顺义好风气”。截至目前,18个镇、6个街道已有1160余名区镇两级代表注册成为顺义好风气志愿者,注册率达到85%以上,成为好风气的示范者、宣传者、监督者。

  正值《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之际,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顺义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德法互补、德法共治”的思路,召开《条例》实施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工作部署会,组织开展主任会议专题调研《条例》落实情况和“顺义好风气”推进情况。各级人大代表提出了“深化机制建设,实现‘双向赋能’”“完善资源整合,搭建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大《条例》宣传力度”“定期评估和修订《条例》内容”等建议。这些举措以法治方式保障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条例》更好地贯彻落实。

  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走基层”收集民情民意

  在开展《条例》征求意见建议活动中,顺义区人大常委会深化拓展“两个联系”,发动1400余名三级人大代表“走基层、进网格”,围绕统筹推进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好人好事发现、宣传和激励机制,特殊、困难群体帮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文明行为治理,网络空间管理,化解社会戾气等内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助力北京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建设,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代表们普遍认为,《条例》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以来,显著促进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居民文明素质持续提升。

  大孙各庄镇村党支部书记李大民、张志军、穆子丹、许朝辉等镇人大代表结合工作实际,认为《条例》涉及农村地区的内容较少,建议对影响乡风文明的具体问题作出规定,如农村自建房“留窗”、村规民约惩罚金额标准等;区人大代表、尹家府中心幼儿园教师蒋艳林建议进一步加大《条例》宣传力度,从幼儿园抓起,厚植文明行为习惯根基。

  对于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谐、友善、互助的良好关系,市、区人大代表,牛栏山第一中学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冬梅结合调研发现,市民对心理疾病认识不足,建议加强家长心理知识培训,提升社会整体认知水平,助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南彩镇人大代表、十一中学副校长李海霞聚焦特殊群体,建议增设公益通信补贴,助力听障残疾群体无障碍沟通、更好融入社会。

  针对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新兴业态发展衍生出的虚假宣传、网络谣言等不文明行为,牛栏山镇的群众、代表建议,丰富《条例》内容,加强网络不文明行为管理,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此次活动征集到市民群众意见建议2020条、代表意见建议1657条,生动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回家进站”“网格+代表”“议联心”“每月一主题”“移动办公桌”等多种方式,将夯实民意基础同网格化治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工作相结合,更好地成为了文明行为的宣传员、法律法规落实的监督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和群众矛盾的调解员,用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市民遵守法规、崇德向善,弘扬社会正气、营造向上向善社会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