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5年 > 第7期 > 学习与思考

深根固柢 积力蓄能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崔宇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的一名干部,如何发挥人大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保障首都乡村全面振兴,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去年12月,按照组织安排,我到朝阳区崔各庄乡挂职工作一年。崔各庄乡位于朝阳区东北部,机场高速穿乡而过,是首都国门路上的重要节点,社区与村庄形态并存。乡镇政府承担的任务多样、面对的情况复杂、遇到的矛盾交织,这些为我学习寻解提供了难得机会,半年多来的工作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立法和监督工作中要更加聚焦

  崔各庄乡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处于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地区。二绿地区减量提质发展的主基调为乡域划定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绿色生态的区域功能。朝阳区下辖24个街道、19个乡,67.5%的拆违、100%的腾退任务都集中在乡域。崔各庄乡拆违、腾退任务量位居全区第二,分别占全区任务总量的14.8%、15.38%。

  目前,乡域街区规划处在编审期尚未落地,区域规划建设的重塑性较大,为乡域未来发展提供了可塑空间,但同时也因当下发展缺少规划依据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因素。

  年初,在乡人代会分组审议时,部分代表就对因编制未落地,拆违腾退地块多集中在集体建设用地,集体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提出了意见建议。在访村交流中,与村负责人谈及拆违腾退任务时,他们对由此带来的压力和制约毫不讳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村里19亩的集体建设用地,计划用于露天电动车集中充电站建设,因街区规划编制未落地,存在着设施拆除土地腾退的可能性。村集体与相关企业洽谈合作时,明确了一旦涉及土地腾退要予以配合,此外,为达成协议,村集体要在土地租金上做出让步,与同类地块相比,租金价格优惠40%左右。

  在立法和监督工作中,要聚焦各级规划编审落地情况,保障城乡建设发展在规划引领下实施,让“拆”“建”更有预期。未来待腾退用地中,国有权属用地占比将逐渐增大,通过监督工作,要支持和督促政府部门探索总结实施国有用地减量的有效路径,研究破解实施过程中存在成本高、平衡国有资产难等问题。由于二绿地区以非建设空间为主,有关部门应着手研究探索城镇集中建设区与二绿地区的“增”“减”统筹挂钩的制度机制,保障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综合施策的新路径。

  提升城乡品质是推动城乡建设融合的基础,立法和监督工作中要更加着力

  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域内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二绿”隔离带造林、村庄改造和土地储备整建制拆迁、兴建回迁安置楼,农民新村、公园地铁、文体设施建设,构成农村城市化的时代主线。

  但城乡一体化发展仍因城乡二元结构受到制约,乡域的现状村享受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福利不够充分。6个现状村中,仅有1个村庄实现了水源置换,由自备井改成了市政供水。沿着现状村的街坊路步行,直观印象就是,村内建筑外立面风格统一性、特色性略显不足。村域路网交叉错杂。电线、电缆或是沿墙“攀爬”,或是置空“穿行”。这些画面让人不禁感慨城乡的现实差距。

  作为超大型都市,加快补齐短板,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品质,应成为“三农”领域工作的着力点。坚持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注重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城乡道路公共空间改造和景观提升,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污水治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快递等公共服务配置以及公共文化设施供给,加强监督和支持力度。

  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是推动城乡治理融合的关键,立法和监督工作中要更加关注

  在乡村治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等各方面中,集体经济作用不可或缺。农转居的劳动力安置,符合退休条件的村民福利保障,村域的道路及管网管护、空间改造、环境美化、安全治理等都离不开集体经济支撑。集体经济强,就能缓解公共财政压力,村域建设的自主性就能更强。

  访谈村书记时了解到,村集体在村域治理中,既有一次性的、也有长期性投入。就安全隐患治理方面而言,比如,每家要设有灭火设施、拆除一层防盗窗留出逃生通道等,由于村民一时很难自觉自发落实,为了执行效率,由集体承担费用。另外,为防范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隐患,村域内安装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村集体通过电价补贴使集中充电比户内充电更实惠,长期性投入也成为村集体的一个负担。

  在和乡领导研究制定乡域经济发展的招商引资政策时,我们感受到,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有效需求减弱、企业盈利压力增大、投资减少等方面影响,乡域经济面临着多因素叠加困难。乡级资产中的楼宇空置率上升,乡村两级物业出租单价下滑,集体经济收入下降对偿还年度贷款承压加大,乡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考核任务指标不及预期。应对压力,乡里抓紧联系科技创新型企业落户乡属集体资产的商务中心,并借助科创型企业的链主优势,出台招商政策,布局链上企业,招商效果、经济发展成效仍待观察。

  发展集体经济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在开展涉农领域的立法监督工作中,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在推动集体产权制度改变,在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途径中发挥人大制度供给和监督支持作用。推动政府将集体产业纳入全市产业布局统筹考虑,发挥中关村各分园对本区域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引导适宜集体经济发展、能够服务链主企业的产业项目到乡村落户,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时间虽短,收获丰盈。这次挂职为我的理论认知找到了具象化对应。我将珍惜所剩时间,用好基层大课堂资源,以基层智慧的“源头活水”浇灌奋发成长的根柢,积力蓄能,为提升返岗履职综合能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