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颖
一年前的七月,金叵罗村用郁郁葱葱的山野、绿油油的庄稼和盛放在村头巷尾的鲜花,迎接了我这个“外来户”。这个位于密云水库南岸的千年古村,村域广袤,有1200余户、3000多名村民在这里安居,有近10家民宿、农场、花园等新业态扎根生长,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和都市时尚的生活方式在这里碰撞,打造出一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金名片。
回首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我从一个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的文字型干部,逐步走进并融入了乡村的广阔天地,亲历了农村工作的丰富多样和百味杂陈。金叵罗村这片沃土,于我而言是浸染了汗水、泥土与乡情的沉浸式课堂,也是磨砺意志、练就实功、砥砺担当的实战平台。
体味农村工作“繁”与“苦”,在投身治理实践中读懂基层之重
村“两委”是村子的“大管家”,所有的村民需求和上级部署都汇集到村级组织层面。金叵罗村由于村大人多,各项治理性事务更是繁重,同样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往往是其他小村的数倍。
这一年,我跟随村“两委”广泛参与了基层党建、村民自治、民生保障、人居环境整治、防火防汛、设施环境维护、文体活动组织等方方面面的村务工作,走村入户进行工作宣传、了解情况、帮扶慰问。千头万绪的事务,纷至沓来的工作,时常让我们忙得脚不沾地。手机24小时待机,不分昼夜节假,既要操心村庄发展大计,也要解决村民家里断水停电等急事,这是农村工作的真实写照。
农村工作还有一个典型特点是“走断腿、磨破嘴”,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常常披星戴月,与狂风暴雨和酷暑严寒相伴。忘不了今年4月的极端大风天气,除了反复用广播和微信提醒村民,我们还对全村近千户民宅逐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屋顶的设施设备稳固。虽然辛苦疲惫,但是扎实的工作换来了全村的安然无恙,便觉得一切苦累都值得。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亲历过后才更感其分量之重。人民幸福就系在这一桩桩琐碎却不可或缺的工作里。这是基层工作的苦,更是脚踏实地、行有所获的甜。
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我也积极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协助村“两委”草拟各类制度文件、工作方案、法律协议,参与金叵罗村“说法评理”平台建设、积分制试点方案的设计等,努力为提升村庄治理效能和规范化水平贡献微薄力量。这一年的体验和锤炼,也让我的视野更全面,脚步更坚实,对国情民情的理解更深刻。
感受农村工作“情”与“乐”,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汲取奋进之源
如果说繁杂的村务让我触摸到基层治理的筋骨,那么金叵罗村更深的馈赠,则是在一个个寻常日子里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我的深厚乡情。
刚来村里时,我甚至听不懂一些乡亲带着口音的密云话。这一年中,我在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中慢慢收获大家的肯定,在每个节庆活动时与大家一起欢笑庆祝,通过日复一日的相处感受乡亲们对我的接纳与关怀。
还记得有一次,在村委会工作的大姐担心我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硬塞给我一兜自己煮的咸鸡蛋,还嘱咐我“吃完记得说,姐再给你煮”。对农民而言,食物是最朴实的情感表达。一年来类似这样的温暖瞬间无数次地感动着我,让我在金叵罗村深深扎下了情感的根。
这份与乡亲们的血肉联系,不断砥砺着我的为民初心。每当为贫困户送上帮扶物资后感受到他们真心的感激与喜悦,每当为村民们顺利解决完一个实际问题,每当见证一个项目完工后村庄变得更加美丽宜居,那份发自内心的满足感与价值感,是在农村工作最大的幸福源泉。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扎根泥土,才能真正贴近人民;只有心系群众,才能找准奋斗方向。从村民们身上,我也学会了用更接地气的语言沟通、用更务实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是金叵罗村赋予我的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直面“三农”工作“难”与“惑”,在求解振兴之题中探寻金色未来
通过一年的沉浸式参与,我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是一项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三农”工作之难,难在各方利益交织的突出矛盾,难在村庄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探索。面对京郊休闲旅游日趋激烈的竞争,如何打造特色提升村庄吸引力?如何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发挥村民主体性,由“输血式”振兴转变为“造血式”振兴?如何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农村、扎根农村?这些都是“三农”工作绕不开的“难”与“惑”。
金叵罗村第一书记伊书华去年在零碳村项目中期会上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要把村庄看作母亲和孩子,像对待母亲一样按需滋养,像对待孩子一样因材施教。这句话里蕴含着他对金叵罗村未来发展从未停止过的思考,也启示我新时代农村的发展需要更加系统、科学、精准的规划,这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今年2月份,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社交媒体发了一条博文宣传金叵罗村的各个景点,并向网友请教宣传村子的建议。没想到最后竟然收获了三四百条热心网友的评论,有的帮我分析村子旅游业发展的短板和目标客群,有的介绍其他村庄的成功经验,其中也不乏对金叵罗村产生兴趣、留言咨询游玩攻略的。这篇笔记的小小热度让我惊喜万分,原来有这么多人都在关心关注农村发展!这也让我愈发相信,金叵罗村的休闲农旅产业,未来一定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份信心,写在各级部门和各界力量对金叵罗村的关注和支持里,写在每一个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游客的笑脸上,更写在我们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十足干劲和团结拼搏中。
村里的绣球、鼠尾草和蓝蓟,经过一年阳光雨露的滋养,比去年开得更加繁茂鲜艳。我也在这一年中静静地进步、成长,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热情沉淀为担当。一年的锻炼即将结束,但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把在这里学到的务实作风、实干精神和工作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带着乡亲们的祝福和期待,更好地投身于首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