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丽
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主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赵乐际委员长强调,代表家站要建好更要用好,让每个家站都成为代表开展履职活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平台,让群众感受到人大代表在发挥作用,在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将建好用好代表家站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代表家站的联系平台作用。2019年启动代表家站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全区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家站人员和经费的保障方案》和《北京市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依托人大代表家站平台提升代表履职水平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支持下,在大兴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六届人大常委会坚持首善标准,聚焦党委重点工作,对标“代表有活动、家站有活力、履职有规范”的工作要求,深入走访调研,创新机制办法,破解瓶颈难题,着力推进代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制度化、常态化,各家站作为闭会期间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主阵地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代表通过家站平台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日渐凸显。
一、基本情况
大兴区的代表家站构建起全面覆盖的网络体系,形成了“家、站、点(亭)”三级联动架构,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配齐配强联络人员,为代表履职提供全方位支持。
(一)场所建设
大兴区在各镇街建成代表之家22个,均与党群服务中心或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筹设置,共享场地设施资源,实现“一站式”服务,在各选区设置代表联络站119个,实现“六有”标准化(“六有”即有固定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工作制度、有代表信息、有履职档案、有活动台账)。瀛海镇在新建社区延伸设置代表联络亭,北臧村镇、清源街道在每个村(社区)安排代表联络点,黄村镇、观音寺街道、天宫院街道在产业园区设置代表联络站,博兴街道在产业园区设置代表联络点,采育镇在行政区域范围较大的村(社区)拓展和延伸设立“流动式”代表联络站。代表家站有效覆盖全区14个镇8个街道,覆盖1300余名四级人大代表,覆盖58.7万登记选民及199.4万常住人口。
(二)人员配置
代表之家均由各镇街镇人大主席、街道党工委专职副书记主持工作;代表联络站选配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群众威信高、组织协调力强的人大代表或社区书记担任负责人。同时,各镇街配备2名专职人大工作人员,保障代表家站建设运行,服务代表更好履职。
(三)经费保障
每年划拨区级专项经费440万元,用于保障代表家站日常运行,服务代表更好履职,并要求各镇街按照与区级经费1:1标准配套保障资金,每年家站保障资金总计880万元。部分镇街对人大工作给予全方位支持,提供坚实资金保障。比如:瀛海镇投入60余万元开发代表“指尖履职”APP信息化系统,构建“实体联络、云上平台、指尖履职”的工作体系;长子营镇投入61万元升级改造代表之家,使代表之家功能提级,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北臧村镇投入21万元用于诸葛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改造升级,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筑牢根基。
二、成效与亮点
大兴区人大常委会高位统筹,着力推进“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制度化、常态化,镇街协同配合,依托代表家站主阵地,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创新探索各具特色的履职路径,代表通过家站平台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了人大力量。
(一)在人大代表问政方面
瀛海镇、礼贤镇在人大代表年述职活动中,组织基层代表和选民向职务代表问政,选民代表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公共交通优化等,向职务代表直接发问,职务代表现场进行答复。通过面对面的述职交流互动,增强代表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榆垡镇在召开的政府专项报告会上,邀请基层人大代表参加,就民生保障、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等方面重点工作,提前征集代表建议与群众意见。会上,各主管镇长分别通报工作,具体工作负责人现场解答代表提问,凝聚代表和群众共识,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精准“定调”。
北臧村镇充分发挥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每周邀请2名人大代表列席镇接诉即办调度会并就诉求较高的问题定期开展调研。邀请代表参与村庄治理工作,有效化解矛盾,帮助解决道路修复、污水管道清理、垃圾桶满冒等各类问题200余件。
西红门镇组织人大代表主动进社区参与基层治理,与社区、兴梦缘公益基金会三方联动开展基层治理监督工作,6位人大代表受聘为社区治理监督员,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督工作。
(二)在民意征集、建议办理方面
瀛海镇、礼贤镇强化“一把手批办”代表建议交办机制,由人大主席向镇长发送“交办函”,建立“镇长审批、主管领导批转、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办理流程,明确专职工作人员督办建议办理,将建议办理结果第一时间反馈代表和选民,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建议定期开展视察。
采育镇、榆垡镇以家站为依托,建立科室、村社联动处置等工作机制,聚焦民生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代表深度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高效赋能基层治理工作。
亦庄镇、荣华街道因地制宜,将代表擅长领域与区域重点工作相结合,创新开展代表“季回家”走进企业系列活动,切实把家站作用延伸到服务企业、园区、群众中去,有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代表在经济领域关键纽带作用,激发履职新效能。
旧宫镇构建“社区党组织+人大联络站+物业”三位一体平台,定期召开“合德议事会”,拓宽代表征集意见建议渠道,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兴丰街道、观音寺街道、清源街道通过“拉家常议事会”等多元形式,组织代表深入社区,与群众围坐一起,以轻松、接地气的方式征集选民意见建议,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瀛海镇织密家站网络,方便群众联系代表。创建1个人大代表之家、4个中心联络站(4个区选区)、26个联络站(26个镇选区)、4个联络亭(换届后新入住小区),形成了家、中心站、站、亭四级代表联系群众的网络格局,实现了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区镇选区、镇域选民群众的全覆盖,实现了民意征集全覆盖。
北臧村镇村村设立代表联络点,打造镇、片、村(家、站、点)三级全覆盖模式,指定责任人,做到家有“管家”、站有“站长”、点有“点长”。“家站点”三级平台2024年开展活动104次,参与代表829人次,日常联系接待选民群众1000余人次,形成可为属地政府作为决策参考的意见建议29件。
青云店镇在联络站接待日前,通过村广播、镇村公示栏和微信群发布代表专长,让选民提前知晓代表优势,更精准对接诉求,有效提升活动成效。2024年组织开展66次接待选民活动,征集到的78条意见全部闭环解决。
庞各庄镇发挥社区联络站联系选民优势,“线上线下”征集选民意见建议。致力于搭建快速沟通的“社区民意处理机制”,打通选民线上沟通、代表收集汇总、联络站快速响应渠道,实现了代表联系选民“零距离”、代表履职“全天候”、人大监督“实时化”。
天宫院街道创新性开展代表接待选民轮值制度,组织代表前往各联络站,依次开展接待工作。让代表们倾听来自广大选民的心声,全面了解辖区内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深入洞察辖区整体情况。魏善庄镇组织开展人大主席轮值进站,深入了解接待日各站点活动开展情况,与选民密切接触,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更加直观了解选民的生活状态和实际需求,拉近代表与选民间距离,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兴丰街道推行“一站一品”模式,黄村西里站推行“四个走进”,走进学校看教育、走进企业看发展、走进基层看养老、走进社区看治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观能动性;三合南里站探索“1+3”工作模式,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轴点,搭建问题需求沟通平台、共建优势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区域发展推进平台;黄村中里站建立代表跟踪监督小组,形成“一议一督”“我来督”的强大合力;清城南区站采取“足迹、融合、回应”三步工作法,推进家站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林校路街道将“名书记工作室”与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合,让人大代表作为“社区合伙人”深入社区调研走访,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畅通倾听群众诉求、收集社情民意的渠道。
安定镇在镇政务服务中心创新设立代表接待点,每日安排人大代表定点接待,将代表“月进站”升级为代表“每日见”,对于涉及面广且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由代表在充分调研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闭会期间建议,确保群众意见建议“件件有回音”。
(三)在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
瀛海镇积极探索开发人大代表“指尖履职”APP,集“群众留言、建言献策、履职风采、专项工作、学习园地”五大功能模块于一体,构建“实体联络、云上平台、指尖履职”的工作体系,实现人大工作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为代表常态化、高效化、简便化履职提供了有效载体。
高米店街道通过政务“晓屋”小程序开通“人大代表云工作室”功能,定期安排人大代表坐值连线,听取选民反映“急难愁盼”问题。
天宫院街道依托街道“您扫我办,马上就办”小程序,拓宽代表联系选民渠道。一社一码,为各社区书记赋予联络员“新身份”,以联络站为中心,定期就征集上来的意见建议协调相关部门办理。
采育镇在建好实体家站的同时,把代表联络站微信群进一步做深做精做实,引导家站开展AI技术应用,积极打造服务百姓24小时“不打烊”的代表履职网络直通车。
观音寺街道在企业联络站设置人大宣传栏,公布区镇两级代表照片、职务等信息,张贴二维码,将联络站的服务延伸到企业员工身边,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代表在身边、代表在为民履职。
黄村镇投资20余万元为家站配备电子触摸显示屏,分板块将家站位置、基本情况、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代表履职、家站活动、人代会会议以及区镇人大历史沿革等情况进行展示,供代表随时查阅学习。
(四)在代表履职作用发挥和能力提升方面
清源街道甄众学代表主动走访接待选民,通过实地察看、走访,发现问题隐患,提出多件代表建议,如针对小区楼顶漏雨问题提出及时改造漏雨楼顶的建议,针对滨东六栋楼小区通行难题提出拓宽小区南侧道路的建议,后经街道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高效办理,问题均得以妥善解决。兴丰街道王黎代表立足区域、扎根基层,倾听居民诉求、了解选区难题、推动建议办理,先后推动老楼加装6部电梯,帮助解决老人上楼难问题,将服务百姓做到实处。清源街道李茂会代表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枣园小区改造过程中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收集居民意见建议,招募监理队伍把控施工质量,推动小区旧改工作顺利完成,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礼贤镇刘宗永代表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借助“百千工程”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制定符合村庄实际的发展规划,打造花馍、花笺、女红、灯笼等8大工坊,盘活闲置的35个院落,解决60余人就业,带动村集体增加收入70余万元。
榆垡镇、林校路街道、北臧村镇、黄村镇、瀛海镇、天宫院街道充分挖掘全国、市人大代表专业优势和行业资源,组织系列科普活动、知识讲座和现场观摩,同时,组织代表从专业角度精准分析与解答选民诉求,拓展家站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礼贤镇邀请区委党校、北方工业大学专家学者就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进行理论培训,提高代表的理论素质和履职能力。以培训为契机,组织代表先后到瀛海、长子营、采育、魏善庄、旧宫等镇,就家站管理、乡村振兴、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取经,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思路
大兴区代表家站建设虽已初具规模、运行顺畅,但在站点覆盖、作用发挥、激发专业代表履职积极性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新修改代表法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的同时,聚焦优化工作机制、搭建数字履职平台、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拓展宣传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探索,推动家站工作迭代升级,更好地为区域发展与社会治理凝聚民意、汇聚力量。
一是持续强化代表家站建设。构建纵横交织、有效覆盖的家站网络,确保每个区级选区精准布局代表联络站点。完善保障机制,资金上健全经费保障制度,专款专用并加强监督;人员上严格选拔,充实人大系统队伍。同时,丰富代表问政渠道,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列席常委会会议等,深度参与政府工作与基层治理,增强监督刚性。
二是搭建数字化代表履职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平台赋能代表履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代表和联络站生成二维码,打通线上沟通渠道;实现议案建议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升办理效率;开设学习园地等栏目,促进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建立线上履职档案,实现履职数字化。
三是优化多维度人大履职保障机制。扩大专业代表小组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在联系群众、监督工作、议案建议审核及视察调研等方面发挥专业优势。依托信息化系统生成代表履职大事记,作为评优和连任依据。科学制定培训规划,设立“政情直通车”课堂,提升代表及人大工作人员履职能力。
四是拓展宣传渠道促进横向交流学习。利用人大官网、公众号等多元渠道,开设家站工作专题报道,宣传代表职责与家站运行机制,提升人大工作影响力。汇编代表履职及建议办理优秀案例,提升家站品牌度,将代表家站打造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地。(作者系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