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醉
“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本质特征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关系到个人终身发展、家庭和谐幸福,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身心健康二十条”工作要求,从教育“三性”出发,深化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监督工作,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民生上督、从战略上促,护航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立足政治属性,把准学生身心健康监督工作政治使命
专题调研组坚持从教育的政治属性出发,牢牢把握以学生身心健康“小切口”撬动育人“大变革”的监督工作价值导向,主动将专项监督深度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大局。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监督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专题调研组始终把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核心政治目标上,对标党中央和市委关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从“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落实落细,到“双减”政策的巩固深化,再到思想政治与身心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始终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确保监督工作不偏向、不走样。
推动深化素质教育和评价改革,彰显监督工作政治担当。专题调研组践行守护教育初心、夯实民族复兴人才根基的政治责任,牢牢抓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与应试教育功利化、成长环境复杂化”这一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主要矛盾,以及“应试教育惯性下‘健康第一’理念弱化”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素质教育和评价改革双轮驱动,为学生身心健康“松绑”“赋能”,重构“健康优先”教育生态,推动从根本上破解学生身心健康问题。
坚守人民属性,凸显学生身心健康监督工作人民立场
学生身心健康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工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共有283人次代表提出20件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议案,集中反映了市民群众对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关切。专题调研组坚持从教育的人民属性出发,站稳人民立场、突出民生导向,通过专项监督持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北京实践。
坚持监督为了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代表提出的议案纳入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计划在9月份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组深入分析研究代表议案中反映的健康教育体系亟待完善、家校社医协同仍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有待改进等突出问题,从广大家长的现实需求出发,明确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营造共促学生身心健康社会环境等监督重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坚持监督依靠人民,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关于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要求,强化“三种结合”深入调研民意民智。一是实地调研、专题视察等与互联网、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深入学校、社区、医疗机构、高招现场实地调研视察的同时,发起网络问卷调查、开展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大数据分析;二是市区结合,坚持“统一目标任务、分层调查研究、三级代表参与、市区联合推进”,与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联动监督;三是统分结合,在开展“线、面”调研基础上,坚持小型多组,细分校内教育、家校协同、医教融合等调研小组,聚焦难点堵点,深化“点”上调研,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更细的颗粒度上掌握社情民意。
聚焦战略属性,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监督工作实效
学生身心健康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复兴,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系统工程和战略任务。专题调研组坚持从教育的战略属性出发,在监督工作中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强化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既积极破解主要矛盾,通过法治手段推动系统化解决,又牢牢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体系方式强化“健康第一”理念,把监督工作实效体现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工作改进、制度完善和法治健全上,推动实现从解决具体问题到完善治理体系的跃升。
完善法治保障。推动政府围绕全面落实市委“身心健康二十条”,聚焦育人体系的完善、家校社协同的规范、社会支持力量的参与、科技赋能的创新等,构建完善配套政策制度体系;加快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立法进程,明确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主体责任,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怎么预防”“怎么发现”“怎么诊治”“怎么保障”等提供法制依据和规范。
明确规划目标。推动政府在“十五五”教育规划中设立“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专章,围绕“健康素养全面提升、体质水平显著改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健全、健康公平基本实现”等核心目标,将身心健康纳入本市教育现代化整体布局,构建科学、可行、动态的规划体系,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化家校社医协同。推动政府以“系统性整合、专业化支撑、全链条服务”为核心,坚持学校主导,强化家庭育人,深化社会参与,优化医疗保障,形成多方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工作格局,构建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家校社医协同育人体系,加快学生身心健康工作从碎片化干预向系统性治理的转变。
截至目前,专题调研组分别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景山学校大兴实验学校、房山区长阳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等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医疗机构、协会组织召开5场专题座谈会,倾听人大代表、教育工作者、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全面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情况。
下一步,专题调研组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听”“审”“问”环节,一方面,兼顾宏观、中观、微观问题提好审议意见;另一方面,聚焦重点、难点、堵点组织好专题询问,在“一问一答”中,问出国之大者、民之关切,答出育人使命、民生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