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5年 > 第6期 > 区乡人大

全链条提升人大监督质效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朱光彤

  人大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昌平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化对监督工作规律的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效果导向,从制度设计、流程优化、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构建了“用制度推进工作、以规矩提升质量、靠细节保证实效”的监督机制,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闭环”,切实增强了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用制度推进工作

  履行好监督职责,制度建设是先决条件。昌平区人大牢牢把握人大监督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构建了“521”监督工作总格局,增强监督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5”是五个原则,重点围绕中央有部署、法律有规定、市委有要求、区委有安排、群众有呼声来谋划监督工作;“2”是两项内容,一是法定监督事项,二是自选监督事项,突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对监督议题实施清单化管理;“1”是完善的监督工作制度,对如何开展监督进行指引和提供保障。系统回答了昌平人大监督工作“怎么定方向”“怎么排重点”“怎么提质效”问题。

  把准职责边界。坚持把监督选题聚焦在法定范围,针对人大监督面广量大的特点,认真梳理有关法律法规和市级以上文件,共梳理出涉及人大监督事项27项。其中,人大常委会应当每年安排的监督议题8项、定期或不定期安排的监督议题9项,本级政府应当每年向常委会报告的事项7项、定期或不定期报告的事项3项。把持续完善制度规范建设作为推动人大监督长出牙齿并咬合有力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北京市昌平区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监督议题的实施及意见反馈办法》,明确了责任办室,落实落细法定监督职责。

  聚焦监督重点。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昌平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工作的办法》,建立与“一府一委两院”、上下级人大等沟通协调机制,广泛征集监督选题,认真分析筛选,处理好常规性和紧迫性、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真正把区委重视、政府力推、群众关注、人大可为的事项列为监督重点,切实做到人大监督议题紧扣中心、紧贴民心,确保监督议题选定更加全面、精准,实施各环节沟通顺畅、有序衔接。

  织密“制度之网”。在确保制度“有用、管用、好用、实用”的原则下,对各类监督事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盘点,精心制定修订涵盖预算审查监督、专题询问、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办法、抓好审议意见落实等10余项监督制度,搭建起一套完整且实用的制度体系,做到监督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制度规范、都有程序要求,实现了监督工作全程闭环式制度设计,使议题确定、会前调研、会中审议、会后跟踪、效果评估等有了完整工作流程,推动形成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围绕议题充分沟通、协调一致、依法有序、务实有效的工作格局。

  以规矩提升质量

  审议质量是人大监督的“牛鼻子”,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监督的精准性和纵深度。昌平区人大坚持会议质量抓会前、会议审议抓会中、会议实效抓会后的工作要求,在会议的程序设计、议题安排、方法运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把审议这一人大监督的关键性环节抓牢做实。

  高标准要求。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要求每次常委会会前召开筹备协调会,安排常委会有关委室与“一府一委两院”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明确会议议程、部署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会后及时召开复盘总结会,从现场保障、议题设计、时间把控等方面逐一复盘,深刻剖析会议筹备、执行及协调调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面查缺补漏,完善改进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总结好做法、好成效,固化形成工作经验,全面提升办会工作水平。

  高规格组织。在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时,要求区人民政府区长或主管副区长、区监察委员会主任、区人民法院院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到会作报告,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激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积极性,促进审议质量的提高。在审议有关工作报告或议案前,确定3至5名委员或代表作为重点审议发言人员,积极参与会前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座谈研讨等活动,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全面客观掌握情况,从不同角度认真撰写书面审议发言提纲,要求发言观点明确、简明扼要、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同时引导和带动其他同志积极参与审议,相互启发思路,确保提出精准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有效避免发言随意性。

  高质量落实。人大常委会会议结束后,区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提出常委会审议意见初稿,经主任会议研究讨论,形成区人大常委会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书并附具体问题清单,及时送交“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要求“一府一委两院”主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审议意见书所提意见逐条逐项研究,制定落实审议意见书的处理方案,对审议意见书所提意见一一作出回应,能够采纳吸收的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措施;不能采纳吸收的意见,说明原因及理由,并形成专题会议纪要。两个月内,“一府一委两院”将落实审议意见书的处理方案和专题会议纪要一并报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六个月内,形成落实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区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将对落实审议意见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以“一督到底”的钉钉子精神推动落实见效。

  靠细节保证实效

  创新是新时代人大监督的重要品格。昌平区人大转变思维方式,坚持从细节入手,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推动监督工作标准更加量化、抓手更加实化。

  严格程序。制定了《关于提高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相关文件材料规范化水平的意见》,规范会议文件材料的范围、形成过程、内容结构、格式要求等,细化了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工作的会议程序、文件资料及列席人员等具体要求,为人大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在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时,突出人大专门委员会工作优势和作用,安排相关人大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会前调研情况报告、主任委员作初审报告,相关议题人大财经委要提供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考,不断增强会议审议专业性、实效性。

  细化责任。制定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流程图,严格要求审议意见书的格式、内容和办理程序,始终保持与“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对接与沟通,主动就审议意见需要落实的事项、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格式、报告反馈内容、办理时限要求等进行沟通督察,力争在审议意见办理落实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便于“一府一委两院”整改落实。

  赋能增效。发挥“外脑”优势,与中央财经大学合作,建立昌平人大财经监督研究基地,充分发挥专家智库的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作用。组建司法、财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与管理、生态涵养和绿色发展等8个专业代表小组,按需求参加执法检查、专项报告审议、计划预算审查监督等,为常委会监督工作注入专业力量。注重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构建了人大预算联网监督、代表议案建议服务管理、代表家站管理等数字赋能监督体系,为高效开展人大监督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支撑。

  一项项有力举措、一个个创新突破、一处处微小细节描绘出昌平人大监督的生动图景,充分彰显了人大监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展现出新时代人大监督的新气象,昌平人大监督步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下一步,昌平区人大将结合新的实践,坚守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重大原则,继续把这些宝贵经验传承好、运用好、发展好,不断丰富和拓展昌平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特色。

  (作者系昌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