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5年 > 第6期 > 区乡人大

凝聚力量 共绘民生画卷——丰台区北宫镇人大助力“民心项目池”落地见效工作实践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丰台区北宫镇人大

  北宫镇位于丰台河西地区,镇域面积44.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4万人。下辖6个行政村、10个社区,既有城市又有农村,既有管理相对成熟的商品房、部队大院型社区、保障房社区,又有基础设施较差的老旧小区、服务水平较为薄弱的棚改回迁小区,诉求主体多元,群众诉求多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给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宫镇探索推行了“民心项目池”为民服务模式,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接诉即办工作中的“集中诉求、高频诉求、难点诉求”,以及人大代表走访接待选民、倾听意见建议中选民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和数据分析,把关注度高、反映集中、需求迫切的热点、疑难问题纳入清单,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方式,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实施,从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2023年2月创新实施“民心项目池”工作模式以来,北宫镇累计完成244个民心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便民服务、环境提升、安全维稳、文化活动等多个领域。2024年,全镇诉求总量同比下降10.32%,居民安全感满意度稳居全区前列。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解决了一批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更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主动沟通的“连心桥”,为进一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了经验。

  “民心项目池”让民意更加畅通、更快落地

  北宫镇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精细化治理作为“一把手”创新项目,统一部署、统筹推进,每年召开“民心项目池”建设工作会,制定并落实《北宫镇“民心项目池”建设工作方案》。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贯穿于“民心项目池”全过程,通过镇域92个社区村党组织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同时,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5+N”民主议事协商平台等,规范全镇村(社区)民主议事协商的程序,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基层公共治理。群众不再是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进一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基层治理充满“温度”和“活力”。

  广开言路,问需于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北宫镇广泛动员全体机关干部、镇人大代表、社区村网格员、楼门长等一线工作者,通过“上门问、微信说、意见箱、社区书记联系卡”等多种方式,深入到群众之中,构建起一张多方联动的民意收集网。同时,镇人大依托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在倾听”主题活动,通过组织“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集中视察等代表活动,更好听取群众的需求和意见。之后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等多个维度,对收集到的项目进行分析研判、分类筛选,最终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民心项目”清单,切实做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让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真诚而有效的回应。

  实干担当,问效于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心项目”关键在“办”。北宫镇坚持“群众提出来的,就要坚决办好”,通过专题研究、定期调度、专项督办,对清单中的项目逐一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部门、资金来源、完成时限。镇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督促各科室所队和社区村两个“施工组”一包到底,责任到人。比如,北宫镇太子峪白东自然村原为自备井供水,铸铁管道锈蚀、供水口径不足、水压不够问题频发,125户村民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北宫镇将自来水管道改造项目纳入“民心项目池”,投入专项资金,增设增压设备,解决了村民“用水难”问题。

  协商议事,问计于民。北宫镇积极搭建代表履职平台和协商议事平台,通过人大代表议事点、“面对面”对话等方式,动员辖区人大代表、共建单位、专家学者、热心市民共同参与“民心项目”的“施工图纸”绘制,充分讨论项目实施路径与解决方案,让民生实事民做主,实现了基层治理中人与城的良性互动。比如,北宫镇鑫博西路片区内的4个居民小区因污水处理市政管线尚未接通,均采用污水处理站方式处理污水。由于处理站设置于居住区域或周边,长期异味弥漫,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环境卫生,成为一项困扰社区的基层治理难题。2024年4月,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积极协调下,区水务局、区城管委、北京市排水集团、恒盛宏大公司与辖区物业等相关单位针对片区内污水处理难题进行协商,最终形成了由政府主导、企业筹资的排水问题解决方案。在协商过程中,人大代表发挥了重要作用。曾经担任人民调解员的镇人大代表李俊霞牵头成立了议事点,多次协调社区、物业和选民

  坐在一起三方议事,一同参与“吹哨报到”,并全过程监督污水管线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力推动了问题解决。

  “民心项目池”让基层人大工作有了新的抓手

  如何在“民心项目池”工作机制建设中更好发挥人大作用,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镇人大研究思考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镇人大聚焦“民心项目池”工作机制建设,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充分发挥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组织人大代表通过视察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助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型升级,以“小项目”撬动“大治理”,督促推动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

  确保群众“找得到人”。镇人大以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为阵地,持续强化代表联系群众履职平台建设,形成了“代表联系月”固定接待和不定时接待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并在每个联络站设立专人负责,做到“来访有登记、登记有反映、反映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真正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近年来,镇人大通过加强“人大议事点”建设,组织代表、选民、政府三方“面对面”座谈交流等方式,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辖区群众的方式;在“家站点”的基础上,推进代表履职“微”格建设,将代表联络触角延伸到社区村“网格”中,利用居民微信群,最大限度倾听民声、反映民意。

  确保群众“说得上话”。镇人大紧扣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依托“代表在倾听”“三边检查”等代表活动机制,更好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有力推动社情民意转化为“民心项目”,进一步畅通了人民群众意见诉求的办理解决渠道。比如,大灰厂社区房屋建成年代久远且没有配装电梯,辖区200余名老年人、残疾人上下楼出行难题亟待解决。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王海娜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多次走访调研,与镇政府相关科室沟通协调,通过“民心项目池”购置了2台小型爬楼机,为特殊人群出行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

  确保群众“办得成事”。“民心项目池”工作模式实施以来,已完成244个民心项目,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将民生实事具体化为一个个可操作、可衡量的项目,明确了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具体任务。镇人大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支持政府打破部门壁垒,有效形成条块融合、逐级负责、综合治理的工作模式,促进民生实事项目办理实效的全面提升。从更新小区自行车棚、打造提升文化广场,增设儿童设施、实施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整治,到投入资金改造村级供水设备、协调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老旧小区雨水排放及供暖改造难题,一件件民生小事,架起了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有诉即办,纾困解难,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比如,丰台区第一小学北宫分校毗邻小区主干道,早晚高峰车流人流密集,道路标识磨损严重,给学生上下学过马路带来安全隐患。社区积极将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整治纳入“民心项目池”,专门协调辖区企业、学校、交管部门等单位,就安装礼让标识、施划斑马线征求意见,达成一致解决方案。通过对该点位安装礼让标识、施划标识线,有效规范了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秩序,切实保障了学校师生交通安全。

  下一步,北宫镇人大将继续把“家站点”代表履职阵地打造成基层的“民情哨岗”,结合“接诉即办”工作,组织代表深入选民中“寻诉即办”,将群众“急难愁盼”纳入“民心项目池”,督促推动问题解决,更好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民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