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5年 > 第6期 > 监督进行时

俯身细听民心民意 聚力共绘首善坐标——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执法检查“万名代表走基层”活动侧记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本刊 吕亚南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积累,更离不开精神文明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市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每年召开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对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进行部署。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0年6月1日施行,为首都城市文明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按照市委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营造向上向善社会好风气有关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在《条例》实施五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专项调研,并同步开展“万名代表走基层”活动,以法治刚性之力,丈量文明进步之实,在代表们躬身基层、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过程中,精准把脉、广泛动员,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汇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之风,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赋能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系统思维把握首善文明规律特点

  4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执法检查。这背后,既是对法规实施成效的检验,更是全民参与的文明再动员。

  考虑到精神文明建设相关工作领域宽泛、内容繁多,执法检查组坚持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在对《条例》进行逐条分析、深入研学的基础上,通过走访首都文明办、市政府、市政协等相关部门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全面掌握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情况,明确工作方向重点。通过对照问题清单抓取“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赴顺义区调研“好风气机制建设”实践等多种渠道,精准聚焦关键问题和群众关切。历经4个月扎实的预调研,为后续开展检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查什么?本次执法检查“走深一步”对检查重点进行了延伸和扩展,重点围绕文明行为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建立和运行情况,营造向上向善社会风尚情况,构筑正气充盈网络空间情况,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情况等4个方面。这一设计背后是深刻的现实考量。《条例》实施五年来,北京市民文明指数攀升

  至90.80分,6个区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数量居直辖市之首。但网络乱象治理、好人好事激励不足、社会心理服务薄弱等新老问题交织,亟需法治方式系统破题。将检查范围延伸至精神卫生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等文明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正是检查组以系统思维破解文明行为促进这一课题的创新举措。

  怎么查?把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特点,本次执法检查主要采取实地检查、座谈交流、市区联动等方式。检查组到北京电视台、朝阳综合治理中心、抖音快手网络公司等多地,深入了解各方情况以及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同步委托16区人大常委会,根据检查重点、结合区域实际开展调研并形成报告。尤为关键的是,本次执法检查在5月集中开展了两周的“万名代表走基层”活动,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深入代表家站,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让法治监督的根系深扎民意沃土。

  在五年闭环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5月12日至23日,全市开展了《条例》实施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工作,1.3万余名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通过“万名代表走基层”活动深入全市代表家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推动文明条例从纸面条文更好转化为社会共识。

  市区人大联动、代表家站依托、各级代表参加的“万名代表走基层”机制源于2019年。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多部法规制定修订和检查法规实施工作中,探索使用“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各级人大代表就生活垃圾管理、接诉即办等法规草案同38.6万市民座谈交流;就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实施情况在“身边周边路边”开展检查调研,最大程度汇集民意集中民智。在本次《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开展“万名代表走基层”活动,通过“身边人”带动“身边事”,在宣传政策法规中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

  这次“万名代表走基层”活动既要覆盖全域、广泛掌握情况,更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基于此,检查组专门制定了“征求意见建议重点问题清单”,协助代表围绕统筹推进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好人好事发现、宣传和激励机制,特殊、困难群体帮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文明行为治理,网络空间管理,化解社会戾气等内容,更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汇集民智,助力北京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建设。

  活动开始后,两周内,13254名人大代表到324个人大代表之家、223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征求了76025位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36474条,10203名各级代表共提出意见建议13989条,民主声音正在转化为清单上的具体条目。

  各级代表积极踊跃,充分听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意见建议。其中,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5月16日,市委书记尹力来到东城区外交部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了解代表联络站发挥作用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市、区人大代表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条例》实施情况的意见建议。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市委副书记游钧等30位市级领导同志,以人大代表身份深入基层,有的召开座谈会,有的结合开展调研、检查等工作,既听取各级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又听取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的意见。

  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真正使征求意见建议的过程成为汇集民意民智、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成为检验法规实施成效和带头弘扬文明风尚的过程。

  代表们的身影在社区楼宇间穿梭,正与五年前《条例》出台前的图景此彼重合——2020年,《条例》在立法阶段就依托万名人大代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41万余人完成线上问卷,线下入户采集市民意见6400份。从立法时的问计于民,到执法检查中的代表问效,两次万余名代表征求意见建议工作的“首尾衔接”,正是一次生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闭环”实践。

  于家站微镜头中共绘首善坐标

  在朝阳区的红军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4位乡人大代表与18位选民代表齐聚一堂,气氛热烈。选民代表刘大姐提出,希望压缩小学学制年限至5年,增加初中或高中学习年限至4年,更好地适应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需求;选民张新会反映蕴实园小区到金茂悦主路缺乏公厕,老人出行很不方便;选民孙奶奶提出路边垃圾桶数量不足,万和四季南侧出车口背街小巷存在脏乱差现象……4位乡人大代表认真倾听选民诉求,详细记录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持续跟踪办理进度,确保选民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大兴区瀛海镇,镇人大制定了条例实施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工作方案,借助“瀛海镇第七届社区邻里节”平台,制作发布线上问卷调查和条例电子版。到了每月固定的代表接待日活动,群众们围绕着公共秩序、环境卫生、社区文明等向代表面对面提出意见建议。5月底,镇人大在代表之家专门再次召开了代表与选民的意见建议座谈会,收集分析代表们“捞”上来的意见建议,回应群众关切。

  “您觉得北京的社会风气怎么样?社会上还存在哪些突出的不文明行为?对治理这些问题您有什么建议?”手持“征求意见建议重点问题清单”,延庆区千家店镇的代表联络站中,代表们正在问询群众心声。“现在的人素质很高,尤其是村里志愿服务做得特别好,两委干部带着村里人一块送快递,现在我们都不用去镇上拿快递了,在家里等着就行了,大家互帮互助,村里很和谐。”也有选民代表坦言,“村里有些人还是不合群,总是挑毛病,村里搞活动,嫌弃活动搞得不好,奖品质量差、廉价。”代表们在座谈中一一记下具体建议:发挥好基层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作用,向辖区群众宣传12345市民热线的作用和工单办理机制,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324个人大代表之家、223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一个个民意磁场。各区人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调研、观看专题视频、与“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月”“千名代表问政问需”“代表+网格”一体推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宣传贯彻法律法规,听取民心民意民情。家站中,不仅有思政课教师、辖区规划师、文明引导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化管理楼门长、出租车司机和居民群众等,还包括快递员、公益主播等新就业群体的代表人士。

  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文明涟漪,正在共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京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