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4年 > 第7期 > 家站故事

西山脚下,有这样一个小院儿——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红卫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纪实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本刊 吕亚南

  在北京的西山脚下,有一个小院儿。院里有一棵五十余年的侧柏,高大茂盛、郁郁葱葱,冠盖如伞。老百姓经常围坐在大树下,一张桌子、几个木墩,一壶小茶、几把蒲扇,就成为了这里代表联络站最初的样子,它就是——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红卫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

  小院树下话民生,“庭院课堂”听民意

  “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就坐在小院儿里,一起拉拉家常”,附近社区居民提起红卫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脸上的笑容止不住。这个代表联络站是在2011年3月成立的,包含三个社区居委会。联络站有两位大家都“脸熟”的区人大代表,分别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贾芳芳和五里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田小园。

  这几年在这个小院儿里,大家拉着家常,解决了不少事儿!比如广场路灯损坏、楼前后堆积物较多、附近公厕少、排水沟散发异味等,都在“有商有量”间就把事儿办了。办的是“小事”,聚的却是民心。“这儿跟家一样”,路过小院儿的居民说:“我去菜市场买菜一路过,乘着凉就把事儿和代表们说了。”

  今年7月份之前,五里坨辖区隆恩寺路南端道路还是坑洼不平的,车辆通行时扬尘较大,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体验,也影响了周边社区环境。2023年9月,居民们在小院里说起了这个事儿。贾芳芳代表在入户走访、实地调研之后,将“关于尽快对隆恩寺路南端道路进行修缮的建议”带到了区人代会上,在五里坨街道、区城管委的协调支持下,隆恩寺路段修缮已经在今年7月10日开工,大概9月初就能完成施工。看着施工的道路,居民们感叹,“以后可就方便了。一提出来代表们就帮着推动办,这马上就修上了,让人心里真敞亮!”

  点滴“小事”不“小视”,听“民声”中惠“民生”。近几年,小院儿的代表先后提交了“解决隆恩寺道路坑洼不平问题的建议”“增设隆恩寺路周边共享单车投放点问题的建议”“西府海棠增设公交站点的建议”等建议,推动解决老百姓的心坎事,实实在在的落地效果让小院里的每次“民声”,都有着用心用情的真切“回声”。

  对于每个居民而言,小院儿不仅是说话议事的地方,更是已经嵌入生活的“庭院课堂”。2022年,贾芳芳代表在日常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围绕社区治理、民生保障等居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积极创新原有工作模式,“我们就想着拓展老街坊议事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代表履职活动阵地,利用社区小院创新打造我们自己的‘庭院课堂’”。

  课堂讲什么?居民提!贾芳芳代表和田小园代表注重收集居民关注、基层治理的热点话题,在庭院课堂中积极引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宣讲、防范电信诈骗等群众呼声高的课题,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课堂谁来讲?居民选!通过自愿报名、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等形式,庭院课堂的讲师团由人大代表、退役老兵、辖区民警、社区医生等组成,大家围在一起,共饮一壶茶,共话身边事。“喜欢过来听课!有时候上完了课,我们还一起和代表们聊聊最近的开心事儿、烦心事儿,有些事儿一块就商量着解决了!”最近总来听防范电信诈骗讲堂的李奶奶,很有体会。

  绿色军营党旗红,“少年军校”育新人

  红卫路社区居民多以现役、退役军人及军属为主,是典型的军营社区。在平时的走访调研过程中,贾芳芳代表注意到,辖区内未成年孩子比较多,很多选民也反映,孩子放学后的课余活动单一、运动锻炼较少。对社区有着详细了解的贾芳芳代表马上研究选民反映的诉求,她想到了辖区部队以及石景山区军休大学。通过反复协调各方、整合军营社区优势资源,联合辖区部队、石景山区军休大学,“红领巾”开始遇上“迷彩绿”,“家门口”的“少年军校”正式成立。

  “少年军校”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反映问题的居民们拍手称赞。形式多样的军事训练、消防生活的沉浸式体验、特色声乐课的全面学习……众多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山脚下的这个小院子,开始在每个周六都披上一层“迷彩绿”。

  今年是成立“少年军校”的第3个年头,社区的家长们已经习惯性置顶发布接龙的聊天群。“不到一分钟,报名就会满员。太火爆了!”通过充分整合辖区部队军事资源、社区卫生院医务资源、石景山区军休大学教育资源,特聘部队官兵、派出所民警、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军休大学老师为军校“校外辅导员”。课程设置以“法、德、勇、仁、智、爱”为核心,联合开展军事训练、心理辅导、多彩课程等内容丰富的青少年实践活动,家长们都说,“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更铸牢信念、锻造意志品格。”

  贾芳芳代表还积极推动开办少年军校暑期班次,带领青少年学员走进军营,观看队列展示和军体拳表演,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叠“豆腐块”被子,体验“身临其境”的国防教育方式;走进石景山区五里坨消防救援站开展“童行消防队安全常相伴”消防实践活动,带领“少年军校”的学员和家长一起体验消防生活,学习消防知识,零距离感受“消防风采”;学雷锋月组织学员及家长开展“争做新时代文明好少年”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环保理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小院里,孩子们歌为心声,在少年军校中铸“青春少年”军营梦,在童心向党中拥抱着最美“国防绿”。

  服务群众新“枫”景,“心灵驿站”治“未病”

  “小园主任代表这周五要来啦”,群里一声消息,居民纷纷报名。他们报名的,正是小院儿中开设的心灵驿站每月定期心理咨询服务。田小园代表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不仅有着专业的医疗知识,还有着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主动担任了驿站的心理咨询师。近两年,贾芳芳、田小园代表在联系选民的过程中,发现青少年、需要特殊关爱人群心理健康问题亟须关注,为了发挥联络站中代表专业特长优势,小院儿里的“心灵驿站”应运而生。

  “提起来就来气!他家把电瓶车电池带上楼,给我家造成多大安全隐患!”带着怒气的李大爷一开口就愤愤不平。田小园代表耐心安抚着,并且意识到这个问题需要重视。这两年,辖区内电动车使用量激增,但公共充电设施数量难以满足充电需求,居民不得不采取飞线充电等违规充电方式,电动车随意停放在楼内,不仅影响小区整体环境美观性,更容易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贾芳芳代表和田小园代表通过调研走访后,及时向属地街道反映居民相关诉求——现在3个电动车充电车棚已经成功搭建,第4个正在施工中。

  孩子青春期不好沟通、邻里之间发生摩擦、工作中生活压力大……心灵驿站中,田小园代表耐心和每个来访居民做着一对一心理纾解,帮助大家解除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聊天时,小园代表会帮我们把脉看诊,提供健康指导。有她在很踏实。”驿站中不少人这样说。而面对辖区内需要特殊关爱人群以及存在潜在心理问题的居民,“流动”的驿站也正在成为他们心灵的港湾。闪大爷是位独居老人,在他心中,贾芳芳代表和田小园代表是自己最“亲”的人。“隔一两天就来敲敲门,听到他们的敲门声,我心里踏实。”对于社区的老年人,田小园代表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系列健康讲座,今年举办了老年人脑健康的知识普及讲座,带领专业团队为老年人做免费筛查,提供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指导,以一颗真心守护着社区老人,让每个银龄老人都感受着“桑榆晚霞韵满天”。

  一切为了群众,充分依靠群众,有效发动群众。在红卫路,一个个居民的“小幸福”,联缀着社区的“大和谐”。两年来,红卫路社区连续获评石景山区五星级品质社区,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2023年为居民办实事21项,接收接诉即办工单61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5%以上。两位代表用心用情“抓前端”,多方联动“治未病”,在小院儿的谈笑间,一起绘写着红卫路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好“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