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皓
到基层挂职锻炼,是机关“三门”干部成长成材路上的试金石和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强化实践磨炼,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去年年底,按照市委组织部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选派四名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作为其中一员,我走出主要负责“文字工作”的研究室,到基层一线做项目、做实事,在工作中积极思考、在实践中认真感悟,就如何做好挂职工作总结了几点体会。
坚持“事上见人、事上练人”
“事上见人、事上练人”是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提出的工作思路。“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干部的成长不是拿嘴皮子说的,而是要拿事去练的。只有经历过实实在在的磨炼,才能避免“纸上谈兵、虚谈废务”。
挂职以来,街道党工委安排我参与街道工委党校和首钢园党群服务中心筹建。古城街道工委党校作为辖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主阵地,是石景山区第一所街道级的工委党校;首钢园党群服务中心立足“党建+服务”的深度融合,是北京最具特色的党群服务中心之一。物不因不生,事不革不成,从零到一的筹建过程,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有获得感的。从前期“弘扬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长征主题教育展馆和党群服务中心的设计推演、硬件装修,到中期“党校建设实施办法”“党校教学管理制度”等7项制度的起草完善、场地细节布置,再到揭牌后聘任教师、正式运营,我们脚踏实地、按计划推进,任务一点点“啃”,细节一点点“磨”,项目一项项“推”,大家以“干事创业”的激情,去开创新的事物,在“干事”和“创业”中充分锻炼自己。
敢于承担责任、遇事不“躲”不“怵”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我牢记领导同志“勇担事、不怵事”的谆谆教诲,扛重活,打硬仗,经磨炼。
5月,为深化同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深河乡的对口协作,进一步加强两地基层党组织结对联系,深河乡人民政府一行七人到古城街道考察调研,领导安排我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第一次带队调研、第一次主持会议、第一次联系点位……在太多的第一次体验中我逐渐克服“畏难”情绪、克服“有人兜底”心理,在实践中大胆尝试,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区楼宇“第一书记”、联建共建工作是由我和党群办的另一个同事具体负责的工作任务,两个人负责多块工作,工作量着实不小。有的工作需要笔杆“够硬”,短时间内要总结各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例如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会议召开前迅速起草了《古城街道积极探索家、校、社共育新模式》《天和街社区“法润天和,共建和谐”普法品牌活动》等8个案例报告;有的需要心够“细”,40多个“第一书记”要逐一了解情况、沟通联系。
相较于之前集中于文稿写作的工作内容,基层的工作更加形式多样、复杂多样。这就更需要我们遇事不“躲”不“怵”,如果只能顺风顺水,不能逆水行舟,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抗压能力弱,一遇事就“推脱”,是不能把工作干好的。
深入基层群众,开展调查研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挂职工作期间是干部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大好时期,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坚持人民至上、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调研中总结提炼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有价值、有实效的调研成果。
去年有幸参与到两批主题教育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主题教育按照规定是第一批开展的,我参与起草了《加强和改进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研究工作实施方案》,并在本刊刊发了《在人大工作中用好调研“传家宝”》进行解读。
挂职后恰逢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我在承担街道主题教育工作计划报送、月度总结等工作外,积极走访社区群众,开展多项调研,并起草了《实施民情工作法打造基层治理载体调研报告》《以“清除小广告”为切口推进古城路社区综合治理调研报告》《以“一、三、五、七”工作节奏法为牵引推动接诉即办工作整改整治出实效调研报告》。
之前在研究室工作,外出调研的频率相对业务部门来说少一些,更多地是从资料、文稿、汇编中进行“文字调研”,广泛了解情况并加以分析研究。能有机会走进基层一线调研对我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补课机会。在“小广告治理”调研中,我们走进社区,同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同社区工作者讨论解决办法、通过具体举措来验证方法是否行得通。只有深入基层群众扎实开展调研,才能更好理解“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
“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长期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高标准组织挂职工作,积极沟通街道为挂职干部搭建“干事”平台,确保挂职干部能得到充分培养锻炼。作为挂职干部,我们十分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勇于尝试、敢于承担、积极进取、自我磨炼,正所谓“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本领、提升能力,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