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4年 > 第6期 > 会议报道

全面布局 凝聚合力 拉紧反电诈的“高压线”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市公安局办公室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多发,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打击治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施行以来,在北京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2023年,全市打击治理工作实现了破案、刑拘“双上升”,发案、损失“双下降”,累计避免群众经济损失73亿余元,打击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步伐坚定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卓有成效

  全市各级政府始终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积极推动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责、行业监管、社会参与”的打击治理新格局。

  谋全域、抓统筹,构建打击治理新格局。坚持高位谋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实地调研,监督支持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多位人大代表与相关政府部门深入座谈交流、提出问题并研究落实。市委政法委将推进打击治理工作情况纳入平安北京建设考核。各级政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建立了101个社会组织第四级反诈中心。凝聚整体合力。依托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统筹推动各区、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市公安局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四专两合力”建设持续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实施的意见》,形成全警反诈合力;与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完善警银联动预警反制机制;与市检察院建立健全提前介入、挂牌督办、追赃挽损等十项协同工作机制。此外,市委网信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市通信管理局、市高院等相关单位也纷纷采取了有力措施。建强专业力量。建成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反诈中心,不断建强市局和各分局反诈专业队伍;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主管部门确定专门力量负责反诈工作,切实提升源头治理水平。

  打根源、断链条,形成高压严打新常态。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治”,统筹境内境外两个战场,会同市两院从严惩处,强力震慑电信网络诈骗及黑灰产犯罪。强化集群打击,坚持“立足北京打全国”,对涉诈黑灰产实施多维度研判、全链条打击,2023年以来累计发起集群战役28个,抓获嫌疑人1500余人。推进跨境打击,在公安部组织牵动下开展国际执法合作,实现“全链条研判打击、最大化依法处理”,并针对入境涉诈人员开展多维研判拓查,先后抓获境外窝点回流人员40余人。坚持数据赋能,创新“通讯侧+网络侧”数据研判打击战法,实现高效溯源拓查,2023年以来共打掉VOIP团伙17个,核破案件99起,带动在京VOIP涉诈警情逐月下降。

  重科技、强创新,锻造技术反制“撒手锏”。坚持“公安+行业”融合作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努力从源头遏制电诈犯罪。强化监测拦截,开展涉案号码前置发现、关停和短信拦截等工作,累计保护被害人10万余人。强化预警劝阻,与运营商及相关互联网公司加强线索互研、处置联动,健全完善综合预警平台,实时推送预警线索,并将预警线索划分四个等级,针对性开展上门见面及人工、AI机器人外呼和短信劝阻,2023年累计避免群众经济损失73亿余元。

  聚合力、创品牌,提升综合治理“新效能”。依托联席会议制度,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施策,全力提升打击治理整体质效。坚持联防联控,与相关部门联合召开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会议,对基础运营商、虚拟运营商进行专项检查,推动落实企业责任,封堵管理漏洞;定期通报涉案电话卡情况,跟进开展约谈整治,并建立完善黑名单共享及联合惩戒机制,对2万余人实施分类信用惩戒。此外,市委网信办还向近50家重点网站平台部署了打击治理工作,组建工作专班,提升技术反制能力。坚持共建共享,探索建立分级分类设置非柜面支出总限额的措施,推动新开账户涉案占比由2022年的27%降至2023年的17%;与有关部门联合对涉案账户突出的银行网点进行约谈整治,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强化风险管控,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此外,市高院充分利用司法建议等手段,推进重点领域加强行业规范化治理;市检察院围绕重点领域,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50余件。坚持全面宣防,在全国率先开通96110反诈专用号码,创建覆盖全市3200余个社区、1500余家大中小学校、300余家医院的志愿者队伍,开通“北京反诈”新媒体账号,最大化拓展反诈宣传覆盖面。各相关单位也结合各自行业领域,创新模式、整合资源、拓展渠道,持续推进反诈宣防工作落地见效。

  抓好落实凝聚起全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的更大合力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组织化、链条化、跨境化等新特点,虽然本市打击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有关要求,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和“两办意见”为主线,以“四专两合力”总体思路为牵引,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进一步突出高压严打。持续强攻坚、断链条。以公安部系列专项行动为牵引,坚持多警种协同作战、多部门专案攻坚,做到打深打透打彻底;紧盯引流、话务、洗钱等黑灰产生态链,完善数据模型,加强研判深挖,持续发起集群战役;做好“一案一复盘”,针对性优化打防策略,助力提升综合治理效能。持续打境外、打回流。深入总结前期跨境打击成功经验,全面研判拓查境外涉诈窝点,对具备打击条件的及时启动境外打击,全力抓金主、铲窝点、断金流;建立境外涉诈回流人员数据库,做到回流一个、打击一个。持续聚合力、促提升。全市公检法机关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密切配合,用足用好法律武器,综合运用民事责任、行政处罚、刑事惩处等手段,形成强有力震慑。

  进一步加强预警预防。在技术反制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公安机关与金融、电信、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健全完善涉诈电话、短信、网址域名动态封堵拦截机制,持续推进模型共建,提升通信、网络侧预警感知能力。在预警劝阻上实现新突破。持续推进四级劝阻队伍标准化、实战化建设,全面整合各类预警线索,分级分类开展劝阻处置。特别是针对资金预警线索,一体推进见面劝阻、紧急止付、资金阻断等措施,做到预警快处置、资金快止付、倒查快跟进。在资金返还上实现新突破。会同相关部门加大资金追查力度,积极破解资金查证、资金权属等难点问题。推动公检法机关加强对接,严格落实资金止付、冻结程序,建立健全资金返还制度机制,依法追查追缴涉诈资金,做到应追尽追、应返尽返。在宣传防范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拓展宣传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加大网上网下宣传力度,努力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宣防体系。结合全市实有人口特征开展群体画像,研发识别模型,梳理易感群体和易受骗类型,针对性开展精准宣防。

  进一步深化源头治理。紧盯电信行业。推动电信主管部门发挥行业技术、网络数据优势,加强涉诈电话、短信、网址的监测预警和动态封堵;指导电信、互联网企业建立内控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严格电话卡、物联网卡短信端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对涉案卡突出、实名制入网造假等问题,严格追究责任,依法予以行政处罚、责令整改。公安机关要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建立受害人保护模型,提升防范能力,并对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人员实施拒绝和限制开户等措施,切实发挥惩戒效应。紧盯金融行业。推动金融主管、监管部门深入推进涉诈“资金链”治理,持续排查清理存量账户,严格控制新增高危账户,坚决堵塞风险漏洞;公安机关要会同金融主管、监管部门健全完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及时预警管控,斩断洗钱通道;加强分析建模,推进落实可疑资金阻断、保护性止付等管控措施。紧盯互联网行业。推动互联网监管部门加强网络生态治理,落实网络巡查处置责任,及时发现处置涉诈有害信息,并指导相关互联网企业完善风控体系,制定审核规则,切实堵塞漏洞隐患;重点查处非法提供互联网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器托管等违法企业,努力营造清朗干净的网络环境。

  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组织领导。市区两级协调机制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定期会商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用好通报约谈、挂牌整治、督导问责等措施,推动各行业、领域、地区落实重点任务,形成“全社会反诈”格局。强化联动协作。各区、各部门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共同研究破解机制性问题,探索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机制模式,构建完善职责清晰、协同联动、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打击治理体系。强化督导问效。围绕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短板,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企业全面整改落实,最大限度堵漏洞、除隐患,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首都落地落实、取得实效。